開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初夏的腳步悄悄來臨,一個隱形的空氣污染“殺手”也接踵而至。日前,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接連發布臭氧污染預警,要求成都等地提前啟動臭氧污染管控,加大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削減力度。

  為什么要加大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的削減力度?它與臭氧的形成有怎樣的關系?成都又將采取哪些措施呢?

  強化加油站監管

  年汽油銷售量5000噸以上的加油站2021年底前全部完成油氣處理裝置(三次回收)安裝

  強化汽修企業監管

  全市1526家鈑噴汽修企業2021年底前全部完成綜合提升治理

  強化城市園林和農業面源監管

  減少含揮發性有機物農藥使用,嚴禁預警期間開展農藥噴灑作業

  源頭

  VOCs是生成PM2.5

  和臭氧的共同前體物

  VOCs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縮寫,是指在室溫下飽和蒸氣壓大于70.91Pa,常壓下沸點小于260℃的有機化合物。從環境監測的角度來講,指以氫火焰離子檢測器檢出的非甲烷總烴類檢出物的總稱,主要包括烷烴類、芳烴類、烯烴類、鹵烴類、酯類、醛類、酮類和其他有機化合物。

  VOCs的污染源分為固定源和移動源。煤、石油和天然氣,或以它們為燃料或原料的工業,與它們有關的化學工業,是揮發性有機物產生的三大重要來源。大多數VOCs有毒,部分VOCs有致癌性。

  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在紫外光照的作用下可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二次氣溶膠等污染物,引起對流層臭氧和氣溶膠增加。一方面,臭氧是一種具有溫室效應的氣體,能引起氣候變暖。另一方面,氣溶膠通過影響云的形成,液滴尺寸及滯留時間,又能起到降溫作用。總體來說,VOCs排放的長期變化可以間接引起氣候變化。

  VOCs除了對氣候有影響,還能夠促進霾的形成。現階段霾主要源于人為污染,罪魁禍首是細顆粒物(PM2.5),其化學組成包括硫酸鹽、硝酸鹽、銨鹽、黑碳及有機化合物等。而PM2.5中有機物通常占比較高,這些有機物一部分來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還有一部分就來自VOCs的大氣化學轉化。很多VOCs經大氣化學反應后被轉化為不揮發或半揮發性有機物,成為二次有機氣溶膠。

  由此可見,VOCs既能生成臭氧,又能生成PM2.5,是生成這二者的共同前體物。

  治理

  瞄準重點行業企業

  提升VOCs治理水平

  為強化源頭治理,“對付”VOCs這個臭氧生成前體物,成都將實施專項治理行動。具體而言,要壓實企業責任,開展新一輪工業企業“散亂污”清理整治及“回頭看”,全面推動企業綠色化發展績效考核合格。要加強園區治理,對重點園區編制實施“一園一策”,推動建設揮發性有機物“綠島”項目。

  針對重點行業,要強化加油站監管,年汽油銷售量5000噸以上的加油站2021年底前全部完成油氣處理裝置(三次回收)安裝。要強化汽修企業監管,全市1526家鈑噴汽修企業2021年底前全部完成綜合提升治理。還要強化城市園林和農業面源監管,減少含揮發性有機物農藥的使用,嚴禁預警期間開展農藥噴灑作業。

  此前,成都已專門編制發布了用于小微工業企業VOCs治理的系列手冊。手冊涉及家具、包裝印刷、醫藥、人造板、制鞋、工業涂裝、油墨涂料、塑料橡膠8個行業,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文字,告訴企業可通過哪些治理方式提高廢氣收集率、污染物去除率等。

  “成都認真落實國家關于VOCs治理相關要求,把VOCs治理作為現階段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途徑。”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顯示,成都市VOCs排放總量中,工業源排放占57%。2018年以來,成都按照《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制定出臺成都市揮發性有機物分行業治理技術指南,瞄準整車制造、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大中型企業,通過規范企業管理、配備高效治理設施等措施開展VOCs達標整治,VOCs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通過二污普數據和VOCs走航觀測,發現全市涉氣小微工業企業數量多、分布廣,由于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無組織排放問題較為突出。“經過梳理,全市有4600余家涉氣小微工業企業,盡管是一家一家的小企業,但如果全部規范治理,VOCs日減排量不容小覷,這對夏季臭氧污染防控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減排比例。因此,我們在持續推進大中型企業‘一廠一方案’深度改造的同時,也將小微企業作為VOCs減排的重要對象。”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繆夢羽 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