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天明在攀爬塔吊。 陳卉 攝段天明在攀爬塔吊。 陳卉 攝

  段天明說,塔吊駕駛看起來簡單,其實對精準度要求很高。“施工材料通過駕駛窗前時,操作如果出現1厘米偏差,就有可能在空中造成很大的擺動幅度,影響施工效率甚至造成安全傷亡事故。”

  因此,段天明每次吊送材料時都要集中全部精力。吊送一次材料短則數分鐘,長則半小時,在此期間他必須保持一個姿勢,長久下來,腰椎骨漸漸有些膨出——段天明身上的中藥味,正是為了緩解疼痛而貼的膏藥。

  吊送材料時,狹小的操作室也會在高空晃動,但段天明十分淡定,專注于眼前的吊臂和手中的操作手柄。

  多年間,段天明見證了天府國際金融中心、成都城市音樂廳、成都天府公園等十余個重點項目的建設,也從高空“建證”著成都的飛速發展。

  “在高處,能看到不一樣的城市風景。用汗水筑起高樓座座,建設美麗城市,也讓我很有成就感,我覺得這個崗位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段天明說,有時同事們會問他上面風景如何,他總開玩笑說,“要不我帶你上去一趟感受感受?”其實,有膽量上去的沒幾個。

段天明在攀爬塔吊。 陳卉 攝段天明在攀爬塔吊。 陳卉 攝

  身在百米高空,最難耐的是孤獨。“操作間只有我一個人,指揮是通過對講機,每天待在這里的時間最長,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都會在操作間,無聊時除了對講機里傳出聲音,就只有空中的云彩、飛過的鳥、遠方的雪山可以作伴了。”段天明說,因為工地需要,他已經快5個月沒有回家了。

  幾個小時后,一天的工作平安結束,段天明再次回到地面,此時他感到很熟悉、很踏實。洗漱完畢,他照例跟妻子視頻問候,手機另一端是忙碌的身影,夫妻倆有一搭沒一搭地寒暄著。

  其實,段天明的妻子以前與他一起在工地干活,是一名塔吊信號工,夫妻倆上演著“她指揮他行動”的完美配合。但為了照顧年幼的小孫子,兩人共同決定,妻子回到遂寧老家,段天明繼續堅守塔吊。

  “我才四十九歲,還不老,再干幾年才退休,多掙點錢給孫子買玩具。”談及何時回老家跟妻子團聚時,段天明笑著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