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高鐵“發展速度”

  2011年5月8日10時,隨著成都東開往長沙的K578次列車緩慢駛離站臺,成都東站正式投入使用。三層立體式設計,上進下出的流線組織形式,成都東站一躍成為當時西南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火車站。

  “開站之初,成都東站僅開行8對普速列車,日均發送3000人左右。”成都車站客運科科長史超告訴記者,10年間,伴隨著路網規模的逐步壯大,成都東站列車開行數量與日俱增,從初期開行列車8對到如今最高峰開行列車282對。

  2014年12月20日,成綿樂城際客專開通。這一年后,成都東站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圖為成都東站。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圖為成都東站。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2015年,成渝高鐵開通運營,2017年西成高鐵全線通車,2019年成貴高鐵正式通車,2020年成渝高鐵升級為成渝城際鐵路,成為西南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這些出川大通道,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成都東站。

  以成都東站為“原點”,一個“省內1小時,西部4小時,全國8小時”的交通經濟圈逐漸形成,不竭的客流、商務流、資金流隨之而來。

  今年“五一”假期首日,成都東站發送旅客直逼30萬人次,創開站10年來的客流新高。據去哪兒網數據顯示,成都成為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國第三大出游熱門目的地,來自北京、廣州、昆明等城市的游客接踵而至。

圖為成都東站。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圖為成都東站。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高鐵“黑科技”助力智慧出行

  過去十年間,成都東站作為西南地區旅客發送量最大的高鐵車站,同樣見證著旅客出行方式的日新月異。

  隨著新線的陸續開通,排著長隊購票的擁堵場景隨時“上演”。互聯網購票方式的出現,車站“肉搏”變網絡“秒光”,成都東站的自動售票機也由25臺增加至近150臺,“自助”出行已成常態。

  2017年春運,成都東站的“黑科技”——自助核驗閘機上線。通過“人臉識別”,旅客只需3秒即可完成身份驗證。在客流高峰期,旅客進站時間從15分鐘縮短至3分鐘。如今,“刷臉”進站幾乎已完全替代人工檢票,成都東站的自助核驗閘機也從最初的20臺增加至88臺,實現了“一證到底”。

  客流的增加,成都東站面臨“中轉換乘”的難題。

  “過去換乘,旅客從站臺逆行至候車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出站換乘的話耗時又太長。”成都車站設備科科長賴雨提到,為了保障旅客的換乘安全、快速,2020年成都東站啟用便捷換乘通道,旅客到站后只需跟隨標識行進至1站臺或26站臺即可完成換乘,“出站”再“進站”的時代一去不返。

  如今,成都東站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立體式”的交通方式逐步完善,在各種“黑科技”的加持下,智慧出行已融入出行旅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