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5月26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并解讀《成都市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的通告》。
該《通告》是對2018年劃定的高排放禁止區機械使用標準的調整,原市級劃定的高排放禁止區范圍不變,禁止使用機械標準由“國一及以下排放標準”提高至“國二及以下排放標準”,不涉及各區(市)縣自行劃定的高排放禁止區(重合區域除外)。本次市級調整后,各區(市)縣2021年底前要同步完成調整。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史鴻樂表示,成都是全國率先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的城市之一,通過劃定高排放禁止區以及配合市級多部門協同現場檢查、專項督查、違規處罰等多項管控手段,對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實現有效監管,規范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使用范圍,促進了老舊機械的淘汰。
截至2021年4月底,成都市共備案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64783臺,規模居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第一。從機構的排放結構來看,相較于2018年,國一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機械備案占比下降了5.81%,國二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機械備案占比下降了17.52%,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機械備案占比增加了21.94%,電動機械數量逐步增加。
經核算,通過劃設“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區”等一系列管控措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排氣污染物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氮氧化物(NOX)減排效果明顯,對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2020年以來,成都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有所反彈,大氣污染防治形勢異常嚴峻。移動源排放已成為成都市大氣重要污染源之一,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是移動源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方面,我們除了提高高排放禁止區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標準以外,還將建立進場施工機械需出具三個月內檢測合格證明及機械動態管理等機制,繼續加大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督抽測力度,強化機械備案、使用和排放各環節監管,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史鴻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