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取鋼筋并不容易,手術難點在于鋼筋硬生生的插在顱內大血管附近,術中隨時有大出血的風險。
手術醫師李冬波在神經外科主任鄧增賦指導下沿原傷口上下縱行延長切口,分層切開頭皮及肌肉,撐開創口,在鋼筋穿入顱骨處上方1cm處鉆骨孔1枚,擴大骨窗充分暴露,穩穩的取出鋼筋,再用槍狀鑷小心翼翼的清除4個較大的碎裂骨碎片。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骨蠟(用物理方法堵住骨髓部毛細血管滲血的一種材料,用于急救病人骨滲血時止血)填涂骨的邊緣,清除硬膜外血腫(神經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常見于較為嚴重的顱腦損傷),放射性剪開硬腦膜(厚而堅韌的雙層膜,外層是顱骨內面的骨膜,僅疏松地附于顱蓋),清除創腔(創口至創底的裂隙,由致傷物直接分離組織而形成)內挫爛毀損的腦組織及骨碎片,每一步,醫生都盡量保護患者神經功能,避免骨碎片造成神經損傷。
“患者被異物插進頭顱比較深而且臨近乙狀竇靜脈大血管(人類大腦最主要的回流靜脈,左右各有一條),加之顱內血管、腦組織重要功能區密集,只有術中盡最大努力避免傷及這些組織,才能在挽救生命的同時不造成偏癱、失語等嚴重神經功能障礙,保證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李冬波醫生想起當時的驚險,仍心有余悸。若出現一點偏差,這個家庭將不堪重負。
在手術團隊的努力下,謝超的生命體征平穩,術后送入ICU。經過醫護人員的三天三夜的集體救治,終于在5月2日轉危為安。
“精神好了,神志也清楚了,看到我家老謝現在能吃能喝我簡直不敢想,多虧醫生救了一命。”5月22日,謝超和妻子一同將一面寫有“技術精湛 德藝雙馨 仁心仁術 護理暖心”的錦旗送到照顧他的醫護人員手上,妻子不斷向醫生表示感謝。
到5月31日,58歲的謝超康復出院了,這一天,他收拾衣物整理背包,已經能吃能喝、能走能動。李冬波醫生看后頗有感觸:“作為醫生來說,患者能恢復到目前良好的狀態,與積極配合治療有著很大關系,看到大爺手術成功,也康復了,我真的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