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人生
既要旅行過萬里路
也應閱讀過萬卷書
成都的三千余家書店歷歷可數
成都無處不在的閱讀者無可計數
閱讀未必一定要在書店
天橋地鐵,街邊湖畔,村落綠道,茶館公園
無論身在何處,處處皆可一讀
含英咀華,字里行間
既為求學如饑、求知似渴
亦為沉迷詞句、賞玩文圖
置身于市廛間悠游自在
用心于書籍中涵泳徜徉
城市的靈氣何必刻意造作
開卷留痕,掩卷存香
不必高聲吟詠,何須淺斟低唱
若有無數張面孔被書頁點亮
靜默無言的時刻
純粹的詩意自然閃光
2021年2月,成都讀本屋書店大學路店開業了。
I 。。
開分店,看上去好像是很大的生意似的,其實這只是個人開的小書店。書店老板廖宇,已經在業界小有名氣。
讀本屋的老店在寬窄巷子附近的斌升街,因為選書有性格而逐漸成為“網紅店”。他并不刻意討好讀者,拒絕“低劣的成功學書籍”,也不在咖啡上花那么多心思,反而成為真正喜歡閱讀的人常去的地方。
很多城市都有一條大學路。
成都的大學路位于華西壩,抗戰時是后方重要的文化中心。現在的大學路有一點寂寞,雖然川大華西醫學院就在隔壁,但是與九眼橋、磨子橋這些地方比起來,這里要安靜得多。這一局面可能會發生改變,2021年5月,重新打造的大學路開街,這里將成為成都又一個文化街區。
讀本屋新店率先開業。和斌升街的老店比起來,這里要大得多。
每個月房租要一萬多元,廖宇說,這是社區“優惠”后的價格,對面咖啡館每個平米要300多元。即便如此,這家新書店裝修和進書,不僅讓廖宇耗盡了全部積蓄,還貸款40萬元。
在新經濟時代,40萬元不是多大的數字,但是這可能是全國第一個貸款開小書店的了。
在全球都唱衰實體書店的背景下,一個人要貸款開書店,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廖宇很有信心,在他看來,這個書店的位置相當好,距離華西壩地鐵站出口只有200米,隔壁的華西醫學院住著幾千個大學生。開業第一天,就有學生發現了這里。
廖宇在朋友圈發了書店開業的消息:“來買書就是最大的支持,送花籃的一律拉黑。”這可能是最適合書店的開業宣言。
當天,有很多朋友陸續來到這里,大家端著咖啡坐在門口聊天,或者在店里翻書、選書。不少朋友和廖宇“親切合影”,這讓他看上去像是一個小明星。
第一天的經營成果相當喜人:總銷售碼洋4萬多元,實際收入超過2萬元。盡管這有朋友們助興的因素,但是也讓廖宇堅信,到明年自己就能還清貸款,讓書店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軌道。
廖宇喜歡用“碼洋”這樣的專業術語,在書店都普遍靠飲品盈利的今天,他可能是少數還執著于賣書的人。
廖宇似乎找到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到全國各大出版社的倉庫,去找那些版權即將到期或者從電商平臺上撤下的好書,作為商品,它們滯銷了,但是作為書籍,它們價值沒有任何損耗。“以極低的價格拿下”,廖宇總是能夠坦白他的“商業秘密”,這讓他甚至能夠和網店打價格戰。
2021年,成都書店開新店的不止讀本屋一家,新山書屋把新店開到了邛崍。這家來自重慶的網紅書店,在成都的首店選擇在東郊記憶旁邊的萬科天薈。
選址的時候,有朋友咨詢我的意見,“那是一個好地方,但是,成都的書店實在太多了。”盡管對它的前景將信將疑,因為住在附近,我還是辦了書店的vip卡。
新山書屋2019年底開業,2020年初遭遇疫情,但是到年底,書店負責人告訴我,經營要遠遠超過預期。“像你這樣的vip讀者,就有五千多位。”這個數字實在驚人,成為書店的vip,只需要充值兩三百塊,但是這也意味著有五千多個人經常來到這里,把這里當成自己的書房。
II 。。
每一個到書店的人,看上去都是美的,因為他們還想著學習,去實現一個更好的自我。
有一天晚上我在一葦書坊,進來一個小伙子。“請問這里有素食方面的書嗎?我想出家。”店員并沒有感到吃驚:“我們這里只有社科書籍,你到方所看看,那里肯定有。”他并不是真想出家,只是有太多困惑,想走出那個封閉的自我。
很明顯,這個晚上他來對了地方。我看他買了一杯酒,慢慢放松下來。
我曾“埋伏”在新山書屋的二樓,觀察那些坐在窗前座位上“自習”的年輕人。
90%都是時尚、美麗的女孩,她們買一杯咖啡,或者干脆帶著自己的保溫杯,在那里一坐就是半天。很明顯,她們已經不是學生,卻把書店塑造成了“自習室”。對大城市的年輕人而言,學習已經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經常想,那五千多個vip讀者,都是一些什么樣的人?在成都,每周都有眾多的閱讀活動,有文化沙龍和讀書會。
春節前,我和朋友組織了一個經典讀書會,因為選的都是一些艱澀的哲學、社科書籍,我們的期望是每次有四五個人參加,其實這就是熱心讀書會的幾個“創始人”。但是,建讀書群后,群員很快超過30人。群規苛刻,兩次不參加活動的就開除,仍然有人不畏艱難地進入,實在讓人意外。
第一次讀書會在奎星樓街一家咖啡館,店長特意貢獻出一個單獨的空間。參加活動的有十幾個人,有群員制作了大幅海報打印出來,貼在墻上。有一個女孩怯生生進來,說自己書還沒看完,但是承諾接下來會認真讀完,“我可以參加討論嗎?”這樣的讀者,你當然沒法拒絕。
作家周成林翻譯的毛姆的小說出版了,他在朋友群里賣200元一本簽名本,戲稱為“賣豬”,幾天下來,一共賣掉四五十本。春節前,他在“送豬”的時候,參加好幾次飯局,讀者借此和作者交流。有人邀請十幾個朋友,一起來聽周成林講他翻譯的書。這實在是一種特別的“閱讀”,書成為了橋梁。
兩年前,王笛老師的《袍哥》一書出版,我去參加分享會,有住在新二村的朋友讓我幫忙求購一本。周末約著他一起在新二村喝茶,同座的還有一位陌生女性,他也沒有介紹。那位女性朋友拿起書,默默看了一個多小時,到中午吃飯時間了,朋友突然對她說:“快回家去把昨天剩下的酒拿過來。”原來,這位女士就是他的妻子。
這是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但是仍然有著閱讀的興趣,吃午飯的時候,討論的話題,自然就是這本書。
我喜歡飯局中出現書。有時候是作家朋友帶著自己新出的書送給大家,有時候是那種最古老的“換書”,雙方互通有無,相互借書,約定一個歸還的日期。在圖書館、電商都很發達的今天,這樣的借書,顯得非常古典。
成都能有那么多書店,原因可能就在這里。說到底,支撐書店的是,是一個愛閱讀的城市。
III 。。
成都不但擁有全國最多的書店,在書店的類型上也有各種極致的探索。有全國最好的方所,也有“最美書店”鐘書閣,有自成都出發,布局全國幾十家連鎖的言幾又,以辦公文教為主的布克購書中心,還有國有書店改革典范新華文軒,把酒吧和書店結合在一起的一葦書坊。
過去十年,成都引領了一輪書店革新的潮流。漂亮轉型,指書店行業的繁榮景象,也指書店本身都變得漂亮了。我們必須承認,“美麗”本身就是書店的新功能。
書店里可以喝咖啡、吃飯乃至喝酒,但是還有一個很多人沒有覺察到的“反向運動”:越來越多的咖啡館、餐館乃至酒吧,也在慢慢變成可以閱讀的場景。更重要的是,閱讀正在“溢出”書店和圖書館,走向更多的空間。
很多咖啡館里都有精選的書籍,可供客人隨時翻閱,那些書,代表的是店主的思想主張。我曾見過一位咖啡館女店主,因為討論書觀點不合,拉黑了一個長期的顧客。這不愉快的插曲,其實有著美好的一面。
一個屬于大都市的最經典的閱讀場景,可能不是書店,而是地鐵。隨著地鐵線路的不斷開通,人們可以通過地鐵抵達更遠、更多的地方,在地鐵里看書的人越來越多。我喜歡在地鐵里看書,也喜歡觀察那些看書的人。
在東京的地鐵里,我曾看到一個老太太在讀小林多喜二的小說,真有一種超越時空的感覺。在地鐵里看書,有時候甚至是站著看書,會給人一種特別的啟發:城市在無限延伸,而人也通過閱讀變得更加豐富。城市和人的進步,在這里融為一體。
歸根結底,一個好的城市在生長的同時,必須帶來“人的生長”。這不止是人口數量的增長,有時候甚至也不是“人口素質”的增長,而是“文明”的增長。
都市生活是復雜的、深刻的,也是瞬息萬變的,為了適應、了解城市,一個人就不僅要讓自己內心變得豐盈,也必須努力去找到同類。這種交往,其實正是城市創造力的源泉。
博爾赫斯那句名言——“我能想象的天堂,就是書店的模樣”,其實也可以用來形容城市。
好的城市,會為閱讀提供更多可能性,這不是指出臺各種扶持政策,而是城市本身的傳統和豐富性,足以包容和支撐各種類型的書店、圖書館、咖啡館,那些想變得更好的市民,一定會擁有更好的精神生活。
YOU成都·新推薦
2021成都閱讀目的地
01。白夜
成都市青羊區窄巷子32號
02。讀本屋
成都市青羊區斌升街18-3號
03。錦書來
成都市錦江區東安南路臨3號
04。同楷書店
成都市錦江區幸福西路薛濤院子里
05。一葦書坊
成都市武侯區彩虹街8號
06。輕安
成都市武侯區天府一街鐵像寺路88號
鐵像寺水街4-1號
07。庫聞書店
成都市武侯區四川大學出版社1樓
08。大地書房
成都市武侯區科華北路棕南苑B幢15層
09。屋頂上的櫻園
成都市錦江區東玉龍街37號
10。毛邊書局·桃蹊書院
成都市成華區怡福路300-302號
11。散花書院
成都市武侯區天府一街699號
鐵像寺水街北區2-5-1號
12。行知書屋連環畫之家
成都市青羊區人民中路一段5號附32
13。方所成都店
成都市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
14。方庭書店
成都市金牛區西華大道16號D4號華僑城公園廣場內
15。四川省圖書館
成都市青羊區人民西路4號天府廣場旁
16。成都市圖書館
成都市青羊區文翁路98號
17。三聯韜奮書店
成都市青羊區窄巷子30號院
18。文軒親子書店
成都市高新區府城大道西段505號仁和新城4樓
19。尋麓書館
成都市雙流區麓湖生態城藝展中心
20。無早書店
成都市錦江區青蓮上街5號附1號
21。知了·成都朗基湖畔時光店
成都市雙流區站華路與綠野路二段
交叉口西北255米
22。言幾又成都IFS旗艦店
成都市錦江區紅星路三段1號IFS國金中心B2層
23。鐘書閣·融創茂店
成都市都江堰市成都融創茂2層
24。新山書屋·邛崍店
成都市邛崍市文君街道南街文脈坊3-3號樓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撰文丨張豐
開篇 | 呈禾
圖源丨YOU成都及官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