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觀察隊伍勤發聲 推動“人民的城市人民建”

  人民的城市人民建。四川在線記者從會上獲悉,為確保十大工程滿足市民實際需求、體現市民真實意志,由成都市幸福辦牽頭,創新建立觀察工作制度,組建了市民觀察員、專業觀察團、網絡觀察員三支隊伍,讓廣大市民深度參與十大工程需求征集和項目決議、實施、監督、評議全過程。

  這些觀察員就是“市民代言人”。目前,成都共有市、區(市)縣市民觀察員784名,主要來自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市民群眾、基層工作者等;組建專業觀察團隊伍10余支,重點圍繞十大工程的難點堵點提出專業意見建議;同時,在天府市民云APP開設網絡觀察平臺收集市民意見建議。

四川在線記者 華小峰 攝四川在線記者 華小峰 攝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進過程中,各級觀察員各司其職、各展所長。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教授楊一帆如今有了一個新身份——世界幸福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籌備負責人。在作為市民觀察員參與十大工程的建設中,楊一帆提議,“幸福城市及其治理發展的硏究推廣歷史較短,全球范圍內尚未形成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品牌。成都應抓住這一契機,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為抓手,組建世界首個幸福城市研究中心,率先探索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幸福城市話語體系。”

  隨后,成都市幸福辦開展專題研究會議,并發函支持在蓉設立研究中心。經多方努力,國際行政科學學會(IIAS)世界幸福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已于今年5月14日落戶。

  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針對不同的意見建議,成都將靈活采取“意見—處置”“問—答”不同形式進行回復和落實,讓市民群眾的發聲,成為各級各部門科學決策的民意參考和依據。

  謀劃:

  切實解決好市民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現實問題

  在半年實踐基礎之上,如何加快推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落地見效?成都在會上作出了相應部署。

  據最新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數據反映,成都市民對政府辦事效率提升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醫療(53.47%)、就業(45.61%)、買房(39.91%)和求學(27.24%)等方面。

(資料圖)(資料圖)

  在成都看來,推進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設,要堅持問題從實際工作中來、從群眾需求中來,千方百計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牽腸掛肚的民生實事。

  針對目前群眾訴求反映排位第一的醫療,成都提出,要持續優化全域醫療資源布局,加快實現區(市)縣三甲醫院全覆蓋,全力推進未來醫學城、華西醫院錦江院區、華西國際腫瘤治療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推動4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改造,持續構建均衡協調、一體高效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群眾身體健康。

  在交通出行方面,潮汐式交通擁堵仍是“專業觀察團”收集的重點難點問題之一。為解決這一難點問題,成都將加快構建“通勤圈”“生活圈”“商業圈”高度融合的通勤體系,力爭年內中心城區建成區平均通勤時間縮減到35分鐘,30分鐘內通勤人口占比達到45%。

  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在推進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成都始終堅持項目為導向,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其中。此前,成都市縣兩級已經滾動發布幸福美好生活應用場景和投資機會清單1000余條、資金總額達420億元,截至目前滾動實施重大項目350余個、總投資約9000億元、完成投資超1800億元。

  下一步,成都將持續發布幸福應用場景和城市機會清單,鼓勵企業圍繞全人群全周期全鏈條生活服務,在共享出行、社區商超、托幼養老等領域進行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