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YOU成都
兩千年前,孔子曾經說過: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入口之際精致講究,肺腑靈魂一秒穿透
飲食為天,不論男女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魚翅與花椒可以
清淡和火辣不可調和
清粥與火鍋可以
千變萬化的成都美食
從來沒有不可以
龍蝦與豆瓣齊飛
盛饌并家常一道
華屋珍肴,街邊夜宵,晨聞炊煙,暮見烹調
辛香甘咸,川菜百味豈止麻辣
及時行樂,萬千食客醉心一勺
酒酣耳熱推杯換盞,箸下如雨不容遲延
從來有人處,便有會飲聚餐
白駒過隙,時光恨短
紅塵迷離中一點執念
不過成都流連
饕餮油鹽
愉悅舌尖
·
·
·
I 。。
此刻的崇州白頭鎮,霧氣混雜著炊煙裊然而起。
邵麗蓉開“女廚家常菜”已經十多年。她并非深藏的大廚,只是家庭主婦,做些上不得臺面的鄉土菜。小店沒有菜單,食材堆在架子上,由于飯點已過,剩余不多。她尷尬地看著九吃說:“還可以做個米湯苕菜。”
九吃正是為這道菜而來。他整理裝備準備拍照。面對鏡頭,邵麗蓉很是緊張,但她這樣的主婦,揮勺顛鍋體察油溫,全靠肢體記憶。菜端出來,賣相不算好,但苕菜的清香、米湯的濃香以及豬油渣的脂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異常協調。
見多識廣的九吃,職業吃飯20多年,各種味道,頂級食材,都見識過,為一家小店慕名而來,被一道小菜觸及肺腑。
對成都美食再了解,仍會有突如其來的驚喜。
對九吃來說,印象最深的不是城市餐廳,是鄉村美味,牛佛的燕窩粑、橋頭鎮的三嫩、馬邊的拌雞、臨江的鱔絲、馬村的藿香魚頭、玄灘的土雞燉鱔魚、石梯的粉蒸魚、青神的漢陽雞。
暫且不說吃,僅這些地名,成都人不一定全然知道,居然有外國人,像九吃一樣,諸如此類,如數家珍,比如扶霞·鄧洛普。
她的中文名叫鄧扶霞,扶霞為人熟知,是因為《魚翅與花椒》。從英國到成都,從劍橋到川大,如她所說,自己經歷了一段“美妙的時光”。
在川大就讀的一年同時去烹專學習廚藝,成為該校第一位外國學生。與此同時,懷良辰以孤往,深入成都街巷,對民間好味的發掘不輸你我。
她把自己對川菜對成都生活的理解寫成《魚翅與花椒》《川菜》,見微知著,是血肉之軀吃過的證明。
她的翻譯何雨珈也熱愛吃,前不久因為新書《川菜》接受采訪——像過去經歷的諸多采訪一樣,何雨珈與人相見,最好的地方,是家中的廚房,可以一邊聊天,一邊做飯。
她家中的陽臺不種花草,種的是薄荷和香草。豆瓣豆列收藏有“如何制作《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招牌甜品”。會變化著花樣做早餐,今天是棉花糖吐司,明天是牛油果烤雞蛋。
工作時,她惦記著廚房里的火爐,一邊翻譯一邊記得過一個小時添一次水,再蒸一個小時。
成都有太多類似以上有趣的吃貨,個中人才,還有獨立食評人裸食,最近給FOOD&WINE寫稿,于是在家中潛心研究鮑魚浸煮后晾曬發酵pH下降使蛋白質溶解度下降促進結構有序的凝膠體系形成,而這個“凝膠”很有可能是干鮑“溏心”的原因。
我想,每個成都人身邊都有像這樣的朋友,所以成都人的生活總是那么輕快,也很悠然。
II 。。
成都人為了吃,可以卑微,不顧一切,但吃的生活場景,卻是生動流暢的。
高曉松來成都和肖驍聊起成都人民吃飯,那種毫無目的性的聚會,臨時起意隨時發生。尤其出太陽,猶如是獎賞,十一街這種地方,不到中午就開始洶涌跳蕩。
這家就叫“蒼蠅館子”的蒼蠅館子,是“干飯人”的熱愛,去早一分鐘冷鍋冷灶,去晚一分鐘座無虛席。沒有位置也不存在,十一街隨處是蹲位,蹲在街邊吃,像成都人吃面,一個高板凳,一個矮板凳,一個是座位,一個是餐桌。熱火朝天,味道更好。
像成都好吃的面館大多又小又擠,吃碗面腳都打不伸。五里墩西南小吃,方池街方池面,鐵門雜醬,十一街幺雞面,午飯時的陣仗,看上去就很治愈。
春天的街頭,充滿漫長的雙腿,姑娘們吃完面補個妝,心平氣和回IFS上班,轉身發現,馬云坐在十一街喝茶。
十一街比較特別。文化圈的大咖、天府新區的CEO,都愛在十一街喝茶,把竹椅坐得吱呀作響,遇到高端大牌和蒼蠅館子跨界合作拍攝廣告,會更熱鬧。如遇熟人,形成新的飯局,桌子上的飯菜,盡可以是十一街各家店的組合。
這種局面,只會發生在成都。
如果轉場,明紅蹄花是典型的深夜鏖戰的最終戰場,在明紅偶遇成都網紅餐飲老板兒概率極大,或者偶遇陳曉卿在吃剁椒魚頭也有可能。幾個網紅餐飲老板曾帶著陳曉卿坐在成溫立交橋下吃蹄花兒。
城市慷慨亮整夜光,陳曉卿和蹄花兒湯,那么相得益彰。
來吃宵夜的,還有穿睡衣的姑娘,她們在夜風中點菜,干脆利落,嘴里像含著蘭波燙金的詩歌和昆德拉鍍銀的句法:“一碗炒飯爆個肥腸,打碗蹄花兒湯。”
深夜食堂更有戲劇性,所以王思聰從夜場出來餓慌了在路邊攤自己炒飯并不奇怪。
這樣的故事,也只會發生在成都。
火鍋和串串永遠不可或缺,有個著名的比喻:“成都人吃出來的簽簽兒足以把地球扎成一個海膽”。一位風格斐然的美食博主同樣寫過:“重慶的毛肚上放根綠葉子還是叫毛肚,成都就叫清風拂山崗。重慶的嫩牛肉上打個蛋還是叫嫩牛肉,成都就叫明月照大江?!?/p>
所以成都人,搞餐飲,比較活泛,品牌塑造能力全國拔尖。
宇宙級網紅“冒椒火辣”最近開了朱光玉火鍋館,第一家店干脆直接開在重慶,極具辨識度的風格開張即炸街。高曉松那期“探世界”和肖驍吃的是小龍坎,大品牌排隊的盛景依舊,社區火鍋店的調性也有突破。
“挑食的Jim”最近就發現一家很酷的店,“8點鐘有中老年dj打碟,竟然有cypress hill的品味,cool!”火鍋店的名字也很酷——拿椒唱片。
2019年到2021年,火鍋串串,輕食簡餐,店的設計越來越有調性。前不久,“再造RESHAPE”思想聚會上,新山書屋(成都)設計師毛繼軍,馬旺子川小館設計師劉芮言等設計師,就分享過空間建筑“再造”城市生活的故事。
還有個品牌“天造地設”,成都映象的火鍋專家,只做外送,擺臺精美,極具形式感,能把火鍋擺在指定的任何地方,鄉村、林間、院落。
想在牛背山的觀景平臺吃火鍋?當然可以,菜品冰鮮護送,香檳也有冰桶?;蛘邤[在崇德里的屋頂。百年老宅崇德里,最酷街區镋鈀街。屋頂吃火鍋,老成都的房屋和街道盡收眼底,是另一種娓娓道來的生活體驗。
III 。。
成都的寬容性,對內體現在行業之間的團結,無論餐飲、文化、藝術,還是音樂等領域。
新冠肺炎疫情剛解禁,稍許允許私人小范圍聚會,杜兵按捺不住想要見見老友。再者餐飲是疫情爆發時最先遭受重創的行業,大家需要聊聊疫情時代的餐飲,努力自救,也是對生活更廣闊的拯救,所以這次請客的海報設計,克制而雅致,但寓意豐贍。
聚會前下了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镋鈀街卻仍然熱鬧,川菜大師王開發(松云澤主理人)穿對襟長衫走過最后一個紅燈遠道而來,同樣遠道而來的有柴門陳天福、蘭庭蘭明路、紅杏李榮東,已然代表成都川菜代表的半壁江山。
川菜大師,老一輩子,年輕一代,如獨立食評人裸食,“挑食的JIM”主理人JIM,還有川菜靈魂郫縣豆瓣的董事長以及作家、美食家石光華等業內大咖悉數到場。可以想見聚會的現場氛圍。
興之所至,王開發現場給諸位炒了一道經典川菜——鹽煎肉。老爺子邊炒邊講,食材用二刀還是三刀,配料的細微不同,蒜苗選用最極致的講究,以及炒肉時水氣和水分的區別。外面的雨停了,然后天空又在涌起密云,崇德里1號房內,香氣四溢。
老爺子多喝了幾杯,但出手依然穩健,兩盤鹽煎肉端出來秒光,剩下的湯汁,被混合進飯里吃干抹凈。大家吃得開心,老爺子也就開心。這就令人肅然起敬了。
老一輩川菜大師如王開發、張中尤、彭子渝,都有這樣的狀態,像賈樟柯說:“情感是我的能量場,不需要榮譽來支撐。我的情感驅動我,把這個事完成。一生努力,并樂在其中,是幸運的。”
還有個細節,酒后杜兵送王開發回家,被友人抓拍了一張兩人的背影,照片稍顯模糊,卻意味深長,一如王笛《消失的古城》最后一章的標題寫到:“從和尚街到崇德里,一步之遙,而長路漫漫。”崇德里,城市有機更新的代表之一,因李劼人等成都文化名人以此為據點出名。
成都市政府將崇德里納入歷史建筑項目時,杜兵和設計師王亥有幸合作,悉心打造。2017年,丹麥首相拉斯穆森首次訪華在崇德里就餐。
“首相菜單”一度在坊間流傳,熊貓湯圓越發成為川菜國際化的著名IP,但很多人不知道,熊貓湯圓曾研發過100多種版本。
杜兵操持的成都映象接待過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轉轉會招待過文德斯,《德州巴黎》《柏林蒼穹下》的導演,歷史級別的神級人物。松云澤、蘭庭十三廚、玉芝蘭等,均是傳統川菜傳承的標桿。松云澤甚至恢復了傳統川菜宴席的格局。
什么是傳統川菜宴席?川菜大師彭子渝講過:“記得以前很多餐館上貼的字嗎?預定宴席,隨配合菜?,F在的宴席只是合菜,不能稱之為宴席?!?/p>
傳統宴席的基本格局非常嚴格:客人就坐,先上手碟如蜜餞、杏仁、瓜仁。涼菜必須對鑲碟子。然后中盤、中碗、糖碗。熱菜必須有四大柱,“柱”是宴席的支撐。頭盤之后第二個熱菜必須是二湯菜,最后的湯菜,根據季節變換,夏天做清湯,冬天做奶湯甚至火鍋——菊花火鍋、生片火鍋。最后必須上隨飯菜、俏葷菜,以及蔬菜。
IV 。。
前仆后繼的吃貨和日理萬機的老板共同促成了成都美食的繁榮,新成都人和老成都人的融合又形成了成都美食品類豐富的現狀,一如成都人熱愛吃,是一個完成的系統。
到今天,每個人都知道“百菜百味一菜一格”,也知道川菜菜品幾大千種,川菜味型幾十種。川菜能稱之為“系”,不僅是說地方風味、食材結構、烹飪方式、味型味道、成菜方式,更包括人們對待美食、對待生活的態度。
更可貴的是,最近10年甚至近5年,川菜仍在進階之中,代表性人物,不能遺漏喻波。
和崇德里、松云澤、蘭庭,包括成都人民喜聞樂見的陳涼粉、芙蓉凰相比,喻波廚房不被大眾熟知,本人也少拋頭露面。
扶霞《魚翅與花椒》簽售會,喻波偶然出席,一身黑色中式正裝,氣場葳蕤。這是一個嚴謹的人,在BBC的記錄片中,還能感受到喻波的學術氣質。
川菜菜品的文化造詣方面,能與喻波相提并論的人不多。
專業級吃貨心中,喻波的冷碟功力,首屈一指,曾獲得全國烹飪大賽個人冷菜金牌。“二十八星宿冷碟”顯示出喻波獨有的烹飪哲學,涼菜玉簪菜花極富巧思,難怪美國真人秀美食節目《大廚異想世界》會來喻波家中拍攝,當時拍攝的涼粉鮑魚,既因循傳統,又充滿創新。
因為喻波等人的存在,川菜一直保持著創新能力,所以石光華曾說:天堂的廚房是成都。
而人間的廚房,應該包羅萬象。
“挑食的JIM”主理人JIM,一年300多天在外吃飯,最保守估計,一年要吃100多家店,他最近回神,發現吃的川菜越來越少,最多是法餐和日料,然后才是川菜和粵菜。川、粵、法、日四大菜系,在成都都有高水準的代表。
JIM有學習正統法餐的背景,除了法餐,他尤喜日料,喜歡日料這種味道微妙清爽、保持食材本真的烹飪邏輯。2021年是成都第二輪日料風潮,和2015年左右第一輪風潮相比,從食材到出品,從店面管理到環境設計,水準有顯著提升。
這是成都人美食認知的提升。
JIM心中有家很特別的小店,一個破舊的小日料居酒屋“私串”,兩個老板是日本人,JIM和他們成為了朋友?!巴砩弦鰜硇∽蛄狞c事情,‘私串’是我們第一反應想去的地方。菜不驚艷,但很溫暖,簡單的下酒小菜加幾杯小酒,輕松愉快,是屬于我們私人的深夜食堂?!?/p>
突然想起,成都以“第四城”的美譽出道成為網紅是在20多年前吧,20多年后,這座城市已然成為優質生活方式的范式樣本。關于成都,有太多孜孜不倦的描述,物質、時尚、人文和寬容為世人熟知,能代表成都的事物原本太多,其中定然有美食。
美食加持,成都更加迎風執炬。但網紅不過是虛無的標簽,容易讓人忽略事情的本質。
成都最動人之處其實在于,光環之下的成都主要是成都人民,他們始終有種不顧及鏡頭感的真實的生活狀態——一如以上講到人物、場景和故事——這很難得,也很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