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百年大計”之局
6月上旬,一群特殊“客人”走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體驗流程、感受出行后,他們給出評價結果: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一次性通過行業總驗。
對于這樣的結果,建設者們并不意外。畢竟,這座自立項之日起便備受各方關注的機場,已經擁有太多“頭銜”:國家“十三五”時期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機場、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投用的最大民用機場、全國首個一次性建設兩座航站樓的機場、中國西部最大的民航樞紐機場、中國西部唯一擁有“智慧”4F級跑道的國際機場……
“在中國西部建設這樣一座頂級機場,是中國民航事業的標志性事件。”看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即將投運的消息,有外媒如此評價。
民航市場的活躍度,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開放程度的體現。
1995年,成都雙流機場獲批更名為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此后,成都民用航空運輸業蓬勃發展。
2004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在中西部率先突破1000萬人次。最近十年來,這一數字平均每3年就邁上一個千萬級臺階。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2020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仍居全國第二。
年旅客吞吐量逼近6000萬人次大關的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已躋身全球最繁忙的十大機場之一,客流量已超過現有兩座航站樓設計標準。
快速發展的四川,人們出行的需求需要被滿足,發展的渴望更需要有支撐。
早在2006年左右,四川就提出:再建一座新機場。2011年,四川正式啟動成都新機場選址工作。
不僅要建一座新機場,更要定位于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一座“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新機場——2016年5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工建設,這樣的目標一直貫穿于機場規劃建設全過程。
2021年1月4日,元旦節后上班第一天,省委書記彭清華帶隊前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調研。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4月至今,彭清華曾六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一線,或仔細察看建設進度、聽取情況匯報,或研究部署有關工作。
“這是一項事關四川長遠發展的百年大計。”對于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給予厚望。
百年大計,需要高起點謀劃。
建新機場,首要選址。
因空域、地理條件之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發展受困。為此,四川把“空域優先”作為選址的首選條件。9個備選點位去除了7個,在“二選一”的最終PK中,摒棄空域受干擾更多的金堂平橋,而選擇了簡陽蘆葭。
這一“避讓”,為天府、雙流兩個機場的空域資料高效利用,留下更充足的空間。民航西南管理局在成都進近管制區,構建起“八進八出”的飛行運行模式,能充分滿足2025年天府、雙流“兩場”年1億人次旅客吞吐量和70萬起降架次的需求。
在國內,建機場通常建一座航站樓,當旅客多了、容量不夠,就再建航站樓。久而久之,為了滿足在一個航站樓里實現中轉、換乘,航站樓單體建筑越來越大,旅客乘機的步行距離也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