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程文雯
“報告!發現人民南路二段道路積水50平方米,深度4厘米,請馬上派人前往現場處置!”“收到!”7月15日,成都下起大雨,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道橋監管中心里,也打響了一場城市安全守衛戰。

成都市道橋監管中心監控大廳
7月15日凌晨,成都市道橋監管中心就啟動強降雨天氣應急處置工作,通過天網及道橋智慧監測系統,對道路橋梁設施易淹易澇點位進行遠程監控,同時派出線下巡查人員對城中各橋梁、道路進行實地勘查。截至7時30分,已累計投入巡查搶險車輛15臺次,巡查搶險人員40人次。紅星路一段、新南路、人民南路、刃具立交橋、二環高架橋、龍潭立交……“道橋衛士”冒雨逆行,對中心城區86條道路、66座橋梁進行重點巡查。

環衛工人正在處置紫薇路與水杉路交叉口積水。
同時,成都市數字監管中心迅速組織市區兩級數字監管中心利用全市近10萬個天網探頭進行防汛巡查。“收到預警升級通知后,我們增加了夜班值班人員,確保全天24小時實時監控成都(5+2)中心城區和遠郊區縣的各個易淹易澇點位情況。”數字監管中心應急聯絡組組長王婷婷說。除值班人員全天24小時通過天網探頭進行防汛巡查,成都各區(市)縣相關負責人員也會每隔2個小時上報一次巡查情況。“我們會將監控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問題和區(市)縣上報的問題進行綜合,統一登記在每日汛情報送情況統計表中。”對于新增的安全隱患點位,則會錄入系統中,確保成都全市防汛巡查無死角。

對污染路段進行清淤
除了“道橋衛士”,風雨中還有一群“掌燈人”。成都市照明監管中心也在第一時間啟動防汛應急響應,向中心城區和各區(市)縣城市照明維護單位發出防汛預警,全力保障城市照明設施的安全平穩運行。
“現在城區路燈每根燈桿內,都有一個電纜頭,電纜頭的防水等級可以做到防雨水淋濺,但不能防水浸,所以積水一旦沒過路沿石,電纜頭即有可能浸水,發生漏電事故!”成都市雙流區路燈所的工作人員說。在暴雨來臨前,當地路燈所已提前安排巡查人員對全區內所有管轄的路燈進行排查,發現問題立即維修,共巡查道路300余條,發現隱患柜體箱體5處,處置5處;檢修電纜接線頭40余處,更換井蓋2處,更換故障光源18處。

維修路燈線纜
環衛工人也在忙碌。成都全市環衛系統迅速組織環衛作業人員清掃道路積水、道路邊溝、水篦子,確保環衛作業安全防護,處理積水點位2632個,全市生活垃圾中轉系統運行正常。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