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回收利用,可行嗎?
頭部車企電池回收是全國招標,不經濟不安全
作為省內新能源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最大的企業,四川鐵塔測算,今后每年將新增5萬組梯次電池需求。這些電池從何而來?
“我們和國內一家頭部車企簽訂了協議,由他們指定的組裝廠按尺寸、容量進行組裝,然后賣給我們。”李春園特別提到,這家組裝廠位于廣東。
長虹格潤之所以布點全國,除了戰略考量,也是因為省內“貨源”較少。四川省內新能源汽車車企較少,去年生產3.2萬輛,而全國的產量是136.6萬輛。許多頭部車企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都采取全國招標,不少訂單都花落沿海地區。
另一方面,四川尤其是成都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并不小。根據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的數據,去年成都市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16萬輛,位居全國第六。
省內的退役新能源動力電池可否就地回收利用?“長途運輸,既增加運輸成本,又有安全隱患。”省經信廳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就地更換、就近回收利用,需要對未來回收利用行業的整體模式進行深入研究。目前是頭部車企全國布局、全國招標,實現這一愿景尚有一定難度。
此外,雖然目前全省已經建立了回收體系,但是回收渠道多,存在信息孤島。管理部門、動力電池生產、汽車制造、回收單位、梯次開發及綜合利用企業間的信息共享能力不足,有效運行體系通道還有不暢通的情況。
作為一個尚在成長中的行業,也需要規范。目前,我省被列入《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的僅有一家。“目前回收標準仍以企業標準為主,未建立規范化的國家標準體系。”上述省經信廳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處相關負責人建議,回收企業應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相關部門也應頒布回收管理辦法,建立電池回收企業名錄,并給予回收企業回收資質。
業內人士還表示,在回收渠道上,為避免電池的流失,應將動力電池汽車拆解業務及動力電池回收納入《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管理,并統一由公安部門監督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