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成都,熱得人開車都不想摸方向盤。
卻有人在這樣的高溫天,為了守護這座城市,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頂著烈日工作,甚至中暑暈倒。

還有人在疫情之下,上演了暖心的輕喜劇。
成都都城樂頌居小區業主黃先生決定錯開高峰,在炎炎夏日安裝暖氣。7月28日,為他安裝暖氣片的兩位師傅剛進入小區,小區就因本輪成都疫情被劃為封控區。于是三個男人開始了一段“同居”生活。
黃先生表示,這是一場被稱作“成都三結義”的奇妙緣分,分開時肯定會感覺不舍。
而分別的時刻就在眼前。截至8月8日,成都已連續11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包括都城樂頌居小區在內的封控區解除隔離在即。
面對疫情,成都似乎總是保持著寬嚴相濟。嚴格與寬松,嚴肅與溫情,能慢也能快……這個城市,其實一直有兩個面,在同步上演。
嚴+快 筑牢防控基石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根本。
常住人口2093萬、上半年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376.37萬人次,人口流動千萬級別的成都堅持發現在前、處置在先,通過科學施行有序有效的精準舉措,牢牢把握住了主動權,守住了西部門戶樞紐。
7月27日下午,四川省人民醫院報告有患者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整座城市即刻進入應急狀態,工信部門、公共衛生部門等聯合組成的流調溯源專班,迅速冷靜地展開流調溯源、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加強潛在風險排查。28日凌晨2時,僅用了不到一夜,9個關聯居民小區10075人的第一輪核酸檢測完成。

7月28日,成都通報新增5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確診本輪成都的首發病例、公開流調信息后,成都率先明確了本輪疫情的傳染源,為其他省份的防疫工作爭取了更多時間。
此時,所有管控范圍已劃定,相關區域按封閉區、封控區、風險區分區分類精準防控。及時發布疫情信息,科學實施分類管控,成都市民微微懸起的心又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