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集團空港公司駕駛員汪萬明工作中。 成都公交集團供圖成都公交集團空港公司駕駛員汪萬明工作中。 成都公交集團供圖

  中新網成都8月8日電 (俞榕春 張浪)成都公交集團空港公司駕駛員汪萬明又一次身著防護服,戴著防護口罩和護目鏡,全副武裝走進停車場,登上完成消毒的大巴車,前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防疫工作區域。他將在這里等待抵達的入境旅客,隨后把他們送往隔離酒店,整個流程耗時數小時。

  這一套繁瑣而重復的流程,一年多來,汪萬明重復了上百次;在成都公交集團,像汪萬明這樣的“擺渡人”還有60多人。在“外防輸入”的全流程閉環管理中,他們和自己家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卻用這樣的犧牲換來了對“城門”的更好守護,換來了城市千萬家人的祥和與安寧。

  進入駕駛室前,汪萬明再三檢查身上的防護服是否穿戴妥當。走進這扇車門,就意味著他要開始新一輪的轉運工作。

  汪萬明不是醫療疾控人員,他只是成都公交集團的一名普通駕駛員,平日里負責駕駛雙流機場到市區的機場大巴。

  從去年4月份開始,汪萬明就參與到入境人員隔離轉運工作中。由于轉運任務的特殊性,他需要24小時輪崗待命。而近期的炎熱天氣,密封的防護服、護目鏡、防護口罩……這一套裝備下來,高溫和汗水成為日日陪伴他的“戰友”。

  一年多來,他回家的次數很少,雖然與家人生疏了,但他穿隔離服、行車線路卻越來越熟。“現在穿好防護服,戴好護目鏡這些,全套下來也就2分鐘時間。”汪萬明說,第一次參與轉運任務的時候,由于擔心,穿防護服的時候特別仔細,一套防護設備穿好就花了15分鐘。

  “現在每天至少要跑兩趟,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跑三趟。”汪萬明說,最遠的時候要去金堂、青白江等區縣,往返最少3個小時,加上等待入境旅客的時間就更長,而這幾個小時中,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每當任務結束脫下防護服的時候,總是見到汗水把自己的雙手浸到泛白,護目鏡把眼睛勒到充血,口罩把面部勒到變形。

  但就是這樣辛苦,他也沒有一絲懈怠與放松,仍然堅定地完成工作任務。為了能安全順利完成轉運任務,汪萬明和他的同事們每天都要進行體溫檢測,每周進行核酸檢測。“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好身邊的人,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汪萬明說。

  由于接收轉運人員的隔離酒店分散在中心城區周邊的縣市,路況復雜又陌生。

  “平時我們都按固定線路跑,執行轉運任務,每個隔離酒店都不一樣。”汪萬明說,為了轉運任務的運輸安全,他利用休息時間自己前去探索路線,給其他同事提前排查隱患,默默無聞地為大家服務。

  其實早在去年,為了配合區(市)縣疫情防控督查工作,成都公交集團空港公司征集防控工作人員,汪萬明就主動請纓。從去年大年初六起,他連續一個多月都沒有回過家,每天以車為家,餓了在車內吃泡面,困了就在車上睡。每天堅持工作10多個小時,穿梭在大邑各鄉、鎮、社區、商場及旅游景點等地,協助督查部門共督查重點區域273處,開行車程12000余公里。

  在區(市)縣疫情防控督查工作結束后,汪萬明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入境旅客統一隔離接機轉運任務中去。隔離接機轉運任務組中,他以自己的行動,踐行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家人其實都很緊張,希望我保護好自己,盡快回家。”汪萬明說,其實,駕駛員都是普通人,在病毒面前自然會恐懼。然而目前在成都的機場、各區集中隔離酒店之間,正是無數像汪萬明一樣的普通駕駛員在馬不停蹄地奔走,冒著風險轉運隔離人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