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頂部,成都城市形象標識、中國文化遺產標志——太陽神鳥,在淬火中展開理想的弧度,勇敢追求光明;
火炬側面,猶似三星堆青銅立人造型,致敬古蜀文明;

上端口的竹葉孔造型,既滿足火焰的進氣需求,又與大熊貓完美融合。
豐富的中國文化代表符號,和創新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優雅時尚、內涵厚重。
火炬研制過程
2021年1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三十一所,在第三十一屆成都大運會火炬招標項目中,中標火炬制作項目。以沖壓發動機技術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興洲領銜主持研制的代表火炬領域國際最高水平的2008年夏季奧會手持火炬手持火炬、火種燈、引火器和圣火臺等系列產品技術基礎為依托開展了本屆大運會火炬研制。研制團隊由三十一所航天特種發動機新一代領軍人物劉小勇研究員、王延文總指揮帶隊。研制目標為進一步提高火炬系列產品工作可靠性、清潔性等性能。設計過程中充分融入“成都成就夢想”的理念,研制技術亮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燃燒高性能:以航天特種發動機技術為基礎設計火炬及其配套產品的燃燒技術方案,確保火炬燃燒的高可靠性和高清潔性;創新采用生物質丙烷燃料,并充分結合火炬外形特點,優化燃料噴注與空氣摻混方案,形成亮黃色靈動飄逸的火焰形態;
2) 材料可循環再生:火炬及其配套產品所用原材料均為可循環再生材料;
3) 生產工藝綠色環保:表面特殊工藝方案實現炫彩的火炬外觀顏色,更綠色環保。
4)智慧:增材智造。火炬外形研制過程中采用3D增材制造技術加工樣品,突出智慧科技特色。
5)活力:自主創新。基于2008年奧運會火炬的世界級領先火炬研制成果,結合大運會火炬及其配套產品特點,在設計與生產過程引入多項技術創新,打造出全新的大運會火炬成果。
6)共享:航天特種發動機技術服務于大運會,是高科技成果軍轉民的成功應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