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評論員 鄧也

  “自從大觀堰里發現‘水中大熊貓’四川桃花水母的事件被媒體報道后,很多人前來捕撈……”

  近日,市民謝女士向四川日報全媒體問政四川平臺和民情熱線(028-86968696)反映,她家住在成都市錦江區大觀堰生態公園附近,該公園發現四川桃花水母的事件被媒體報道后,一些人攜捕撈網前來對桃花水母進行捕撈,甚至還有人深夜前來偷偷進行捕撈……她擔心如此下去,四川桃花水母很快會在大觀堰中消失。

  如此的不文明“獵奇”做法,已經不是“觀賞”,實際上是在傷害“桃花水母”這一大自然的饋贈,實在讓人遺憾甚至感到憤怒。我們在呼吁游人們更加文明科學的觀賞“水中國寶”的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采取行動,對類似不文明行為,予以堅決制止;公園管理也要提檔升級

桃花水母 (資料圖片,來源:新華社)桃花水母 (資料圖片,來源:新華社)

  無論是保護瀕危物種的底線,還是守護城市濕地的原則,都要求必須堅決制止一切對于四川桃花水母的傷害和破壞行為。據了解,社區巡護志愿者們和公園管理人員每天都要巡視幾次,但阻止無孔不入的捕撈行為收效甚微。目前,公園的“倡議書”中,也只寫了禁止垂釣等要求,沒有及時更新四川桃花水母出現后的信息和要求。這些都是需要馬上跟進并加強的工作。

  當務之急,至少要把四川桃花水母的基本信息、嚴禁捕撈的明令禁止、管理適用的法律法規、非法捕撈需負的責任等內容,在湖邊公告出來,形成基本的威懾力。“嬌生慣養”的四川桃花水母好不容易光臨成都市區,別讓人類的“粗魯”把它們嚇跑了

  小知識:

  桃花水母最早誕生于約5.5億年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很高,水域必須無害、潔凈,水質呈酸性(PH值為6.4),在繁殖的過程中要求更甚。沒有適存的水域,是桃花水母種群數量稀少、成為瀕危物種的主要原因。

  四川桃花水母是成都地區特有物種,主要分布在都江堰,在成都市區是首次發現,非常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