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知秋,土地市場先感受到了秋天的涼意。9月15日,首批集中供地戰火最激烈的杭州,卻在第二次集中供地中遭遇了流拍,西部熱點城市成都的第二批集中供地首日也反響平平。

  當天,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10宗競品質地塊報名截止,有9宗地塊報名未達標,相當于提前宣告流拍,這一結果令市場感到意外,在首輪供地中,面臨高地價擠壓下只有“1%的利潤空間”,房企尚且你爭我奪,而僅僅過去4個月,杭州土地市場的風向就發生了轉變。

  無獨有偶,成都第二批集中供地首日土拍中,共成交19宗地塊,有1宗地塊流拍,平均溢價率只有2.1%,15宗地為底價成交,這一結果也和首次供地大相徑庭。

  截至目前,已經開展第二輪供地的城市諸如沈陽、合肥、青島、福州等城市的土拍市場“平淡無奇”,且不少地塊均為底價成交,并未出現首輪集中供地時的“廝殺”場景。熱點城市集中供地轉冷的原因是什么?土地市場真的“涼”了嗎?

  杭州9宗競品質地塊提前“流拍”

  土地市場由熱轉涼與第二批集中供地規則改變相關,隨著“游戲規則”的重新設置,不少房企主動選擇“知難而退”。

  例如,杭州在第二批供地中首次試水“競品質”,其規則是房企首先需提供建設方案,方案通過后開始競地價,競得后所建造的樓盤需通過驗收后才能進行現房銷售。同時,“競品質”試點地塊溢價率上限由10%調整為5%,在地塊達到上限價格之后,轉為線下搖號確定競得人。

  從9月15日截止的報名情況來看,杭州的10宗競品質地塊中,僅富陽富春灣新城地塊的報名情況符合要求,其他9宗地塊因有效申請沒有達到規定門檻,無法進入后續正式競價環節,相當于提前“流拍”。

  熟悉杭州市場的中指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務副總經理高院生分析稱:“昨日的競品質地塊的流拍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土拍新規的苛刻,競品質地塊需在高品質方案下現房銷售,且對企業參與土拍的數量和拿地資金來源進行限制和規范;另外,‘三道紅線’下房企拿地銷售比40%影響企業的拿地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