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網訊記者 劉敏

  新冠疫情以來,自家門口和近鄰的社區空間成為全球城市居住者和規劃者的關注熱點。而所謂的“分鐘城”,正是以家為中心、步行15分鐘范圍,看看15分鐘城市是什么模樣?是否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對此,貝殼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數》報告,通過對60大城市研究顯示,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數綜合評分靠前的城市以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為主。報告顯示,南方城市整體要好于北方城市。在60個大城市中前十的城市,除了北京,其他均為南方城市;其中,深圳穩居第一,成都位居第七。

  15分鐘城市是什么樣子?

  過去四十多年里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城市發展以經濟(生產)空間為導向,在關注數量規模增加之下,造就了一批“攤大餅式”的城市。如今伴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弱以及后城鎮化時代的到來,一方面,以往靠城市規劃、擴張等增量模式的發展效果減弱;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于城市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多關注,城市發展的邏輯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城市發展邏輯的改變,本質上是要實現從“土地的城鎮化”到“人的城鎮化”的轉變,讓人與城市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挖掘城市發展活力新源泉,其重點在于“日常生活空間”城市生活圈的營造,重構緊湊、完整、便利的生活空間。

  這其中以社區為中心的城市基本生活圈,是城市社會空間的基本組成細胞,也是居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基本單元,以城市生活圈“分鐘城”入手,通過研究社區,推動城市社區進化,進而推動城市生活圈“分鐘城”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分鐘城”,又可以叫“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在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今年7月,商務部辦公廳等11部門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提出建設目標為到2025年,通過打造“百城千圈”,建設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服務基本民生、促進消費升級、暢通城市經濟微循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試點區域居民滿意度達到90%以上。

  在地方上,近年來,不少城市也已經在嘗試規劃城市生活圈,比如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濟南、廈門等城市都提出了“15分鐘生活圈”相關打造計劃。

  南方城市排名更靠前

  貝殼研究院從服務可達度、業態豐富度、環境品質度幾個主要指標,選取了60個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得出了主要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數情況。

  從數據的表現看,在中國的大城市中,絕大多數區域重點城市表現都還不錯,以直轄市、省會城市為代表。在研究的60個中國大城市中,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數綜合評分前20的城市,除了深圳、廈門、大連、青島四個計劃單列市,其他16個城市均是直轄市或省會城市。在研究的24個直轄市/省會城市中,上海的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數得分最高。

  總體來說,這些城市的行政地位高,產業結構更加豐富,經濟發達,消費能力強,教育、醫療、文體設施等公共服務配套較好,地鐵、高鐵、城市道路等交通基礎設施更為完善,城市整體建設更好。同時,這些城市也是各大商家布局的重點,業態的豐富度更高。

  從區域分布來看,南方城市整體要好于北方城市。在60個大城市中前十的城市,除了北京,其他均為南方城市;前二十的城市除了北京、青島和東北四城,其他也均為南方城市。

  南方城市分鐘城活力指數更高,有多重因素。一個是自然氣候和地理條件所影響。由于北方冬天的日照條件不好,冬天要滿足日照標準,因此容積率一般不超過3。而南方地區的日照條件比較好,因此南方中心城市的容積率更高,包括深圳、重慶、廣州等地超高層住宅數量位居前列。同時,城市容積率高、結構更緊湊,意味著單位面積內,居住的人口密度更高,那么公共服務設施、商業網點等設施的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因此15分鐘生活圈內的便利度也會更高。

  另一方面,南方城市領先也跟近年來南方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緊密相關。近年來,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高新產業、新興產業發展十分突出,人口流入較快,整體經濟活力高。長江中上游的強省會城市、直轄市近年來集聚高端要素和帶動周邊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也吸引了大量人才,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多,城市的財政實力更為雄厚,有更多的財力投入到城市建設。由于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多,購買力更高,消費力更強,這些地方的服務可達度、業態豐富度涉及的服務業業態較多,南方城市服務業整體比北方發達。

  新興地區也需要煙火氣

  從各大城市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來看,人口集聚、發展更為成熟的中心城區,其便利度往往更高。

  以成都為例,成都高指數商圈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區,具體而言,活力指數較高的商圈集中分布在錦江、青羊、金牛、武侯及成華等成熟區域。從環線角度看,成都商圈的生活圈活力水平呈現出“內高外低,依次遞減”的分布特征。

  總體而言,成都生活圈活力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是由內向外輻射,依次遞減。這種空間分布特征,與城市格局本身是直接相關的。作為典型的放射型城市,成都以天府廣場為核心,人民北、中、南路為南北軸,蜀都大道為東西軸,以“環線+放射線”的結構,由內向外輻射。此類型城市格局的顯著特征就是優質資源會集中分布在中心區域,沿著城市脈絡由中心向外輻射,并呈現出逐漸衰減趨勢。

  貝殼研究院根據服務可達度和業態豐富度兩個維度,將成都樣本商圈進行聚類分析。該類型商圈包括鹽市口、太升路、合江亭、紅星路及寬窄巷子等。以鹽市口為例,該商圈處于城市核心內,距天府廣場約150米,新世紀廣場、人民商場、成都百貨大樓、仁和春天百貨、摩爾百盛、大業百貨等大型購物中心匯集其中,方圓1公里范圍內,有天府廣場、春熙路及太升南路地鐵站點,交通便利。研究顯示,在配套豐富度方面,鹽市口居于樣本商圈的首位;在服務可達度方面,鹽市口僅次于太升路商圈。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新興產業、高新產業的成長性更強,這些新產業所在的區域,發展動力很強。這些新興產業所在的新城區城市化建設突飛猛進,包括軌道交通、綠化、文化教育、醫療設施建設很快,吸引大量的年輕人才集聚。

  寬闊的大馬路、現代化的各種設施和高樓大廈,這些新興城區的城市面貌讓人耳目一新。但在城市生活圈活力上,不少新興城區與老城區、中心市區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就是人們常說的“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