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個社區食育中心武侯區簇橋街道錦城社區投運。肖雨楊 攝

  一些不太復雜且具有基礎的項目,已經讓周邊居民淺嘗到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帶來的變化。

  下轄10個小區(院落)的清源社區,將該社區服務中心打造成了一個多功能的綜合服務兼商業中心,先后引進清源食堂、清源兒童成長館、清源社區幼兒園、源生活家政等多個功能性服務項目,充分融入社區服務、活動、生活和文化場景。

  “之所以會選擇這些業態,是因為通過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發現,居民的更多需求還是圍繞小孩和老人的,為此調整了業態結構。”清源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

  社區商業一端連著千家萬戶,一端連著眾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既具有鮮明的民生屬性,同時也帶有顯著的市場特性。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不僅將重心放在了便民服務上,還放在了“扶微”上。

  “通過構建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小程序或App),整合本地商戶資源,提供周邊商品和服務搜索、信息查詢、地理導航及線上發券、線下兌換等免費服務,這些都是具體的‘扶微’舉措。”省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負責人表示,將加大鼓勵大企業輸出品牌、標準、管理和服務,為傳統夫妻店、雜貨鋪提供集采集配、統倉統配等一站式服務,推動社區便利店、菜市場、餐飲店等品牌化、連鎖化發展。

  作為試點城市,成都也有明確計劃:將按照“兩年試點、三年推廣”的要求,以社區為試點單元,覆蓋城鎮社區、鄉村社區、產業社區,系統營造功能完善、精準高效的社區生活服務場景。到2025年,建成1000個布局合理、業態豐富、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一圖讀懂“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