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項目方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地面及地下一層將計劃配套商業,面積為1345平方米。
“商業方面,我們除了計劃布局洗車、修車、汽車美容、汽車配飾、汽車展覽等等業務之外,還計劃引入一家中型超市”。該負責人表示,這一方面是圍繞車輛展開的汽車周邊業務,另一方面是基于附近居民需求考慮的商業服務,“附近片區一直缺乏大中型商超,這也是居民一直希望能解決的需求”。
快活4組智慧停車綜合體建設資金采用的是政府通過發行專項債籌集資金模式建設。該負責人表示,從后期運營角度來講,引入部分商業一方面可以滿足附近市民切實需求,另一方面也對停車樓的運營提供了一定保障。
據青羊區公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青羊區將實施建設公共停車場項目18個,其中獨立占地綜合停車樓1個,城市綠地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3個,社區綜合體等公共配套設施配建地下停車場14個,逐步解決市民停車難題。
成都智慧停車場未來該如何建?
成都市住建局公建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成都正通過新建、改建等方式科學增加公共停車泊位供給,緩解交通密集區域停車難問題。而從建設角度來講,重點有幾項原則。
要推動“規建管”一體化。要嚴把項目方案設計和審查,提升城市空間利用和科技融入,加強營運管理,推進以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一體化運營,調動閑余停車泊位參與市民停車需求供給。
要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BOT等多種形式引進有技術、有實力、有經驗的企業參與停車場建設運營。
要推動停車設施智慧化。因地制宜建設新型機械式智慧立體停車設施,與全市智慧停車信息平臺對接聯通,按相關要求配建充電基礎設施,預留接口達到規定比例,創新發展“互聯網+停車+充電”一體服務方案。
要推動建設形式多樣化。充分挖掘用地資源,有效利用停車場用地、服務設施用地、公園綠地、現有學校操場等空間,采取增建、疊建等多樣化方式,加大公共停車設施供給。
要推動停車空間生態化。加大“裸露”停車場改造,將停車空間與園林綠化空間有機結合,按生態停車場綠化率指標進行改造,有條件的可按林蔭停車場要求實施建設,實現“裸露”停車場“清零”。
要推動實施收費差異化。發揮價格杠桿作用,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根據交通資源狀況分區域、分類別、分時段合理確定停車收費價格。
此外,還表示,為了提高市民便利度,滿足“十五分鐘”公服圈需求,這些新建停車場在正式投用后,還將陸續接入“成都停車APP”,打通停車大數據,盤活閑置車位,實現車位預訂、共享車位等功能,減少占道停車泊位,提升片區通勤效率,切實為市民提供便利。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成都停車app平臺已涵蓋停車場2.09萬余個,泊位220萬余個,接入數據停車場2450余個,泊位52萬個,注冊戶量約34.13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