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招生入學政策會有哪些優化?

  對掐尖招生的治理更深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分班更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格按照“班額、生源、男女比例等基本均衡”的原則,均衡分配學生和配置教學師資,一律不得依據考試成績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尖子班等,維護每一個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實施普通高中擴容提質工程,積極增加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和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完善指標到校生政策,穩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比例,讓更多學習優異的初中生能就讀優質普通高中。實施中職學校提質培優工程,拓寬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和本科通道,讓中職學生帶著技能去升學。

  10、如何緩解考試焦慮?

  成都將穩步推進中考制度改革,堅持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兩考合一、一考多用、學完即考”,增加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和優質高中招生計劃。中考命題嚴格依據課程標準,減少死記硬背考題,不出偏題、怪題,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克服唯分數論,把學生備考負擔降下來。

  11、如何減輕學生和家長校外培訓負擔?

  培訓時間有限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在學校正常行課期間組織學員培訓,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段的未成年學生學科類培訓。

  培訓行為有規定。嚴禁超綱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鉤,教材使用、教師講授都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收費有監督。要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收費要公開透明。

  12、選擇培訓機構要注意哪些事項?

  證照齊全是關鍵。培訓機構要有《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或《營業執照》。

  教師資質要看清。培訓教員要持有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教師資格證》《教練員證》《社會體育指導員證》《藝體輔導員證》或相關專業技能資格證。外籍教師應持有《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工作類居留證件及相關外教資質。

  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一致。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13、對培訓機構有什么新要求?

  校外培訓機構的準入更嚴格,各區(市)縣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從事學科類培訓。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要重新審核登記,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14、在支持教培機構從業人員轉崗就業方面將有哪些舉措?

  人社部門將建立政府、市場、機構協同工作體系,統籌發揮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全力支持教培機構從業人員轉崗就業,具體措施包括:建立教培機構從業人員轉崗就業意愿信息收集機制、加大崗位收集和信息發布機制,開展專項招聘活動、發揮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作用、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廣泛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轉崗就業能力,對符合條件的給予靈活就業補貼、創業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支持自主創業。

  15。“雙減”實施后,家長應該怎么做?

  “雙減”政策落地,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也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家長的精神負擔。但作為孩子的父母,減負不代表減輕肩上的責任。

  作為家長,永遠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為此,教育部發文提出,家長要有意識擔當、角色擔當和行動擔當。有關教育專家建議家長要:

  1。多學習。 學習理解“雙減”政策的意義,學習了解教育發展新動態,學習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增強教育的理性和科學性。避免隨意或過度為學生安排校外培訓,給學生造成過重校外培訓負擔。

  2。多溝通。 與孩子、教師、學校保持暢達、良性的溝通狀態,盡量避免認知不協同、信息不對稱造成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

  3。多陪伴。 多嚴格要求自己,對孩子多鼓勵多信任多陪伴,以自己良好的心態和生活工作習慣,去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態,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幸福生活。

  來源 | 成都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