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平

  “蜀水精靈——奇特的成都水生物”于10月1日-11月20日,在青城山鎮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開展。

  恐龍時代生物鱟(hou 四聲)蟲,2014年新發現物種洞穴溝蝦,瀕危物種四川桃花水母,學名“枝額蟲”的仙女蝦,以及世界最大水生昆蟲越中巨齒蛉等悉數亮相!

  除了現代生物,該館珍藏的1.65億年前的鱟蟲化石,5.5億年前寒武紀時代的水母化石也予以展出。

  水生物小檔案:

  鱟蟲

  鱟蟲

  2014年5月底,在成都平原彭州市的一片水田里,一種恐龍時代的生物——鱟蟲,突然出現,引起轟動。這種生物有圓形的背甲和長尾,外形像海洋動物鱟。

  但與鱟不同的是,它的腹部裸露在背甲之外,腹部末端有一對柔軟的尾須而不是堅硬的劍尾。更為奇特的是,它有三只眼睛。

  2015年5月底,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考察隊經過尋覓,發現它再次神秘出現在成都郊外天彭鎮。更為奇特的是,在鱟蟲生活的水田里,考察隊還同時發現了另外一種史前時代的生物——仙女蝦。

  鱟蟲別名三眼恐龍蝦。是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屬鰓足綱,背甲目,全世界已知15種,棲息在湖泊或池塘中,我國只發現過一種,叫佳朋鱟蟲。在世界范圍內,它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我國相關報道多是在北方,成都地區是2014年才第一次發現。兩側是黑色的復眼,有視力,中間夾著一只白色,只能感光的眼睛。這種外形加上經過了恐龍時期沒有絕跡,三眼恐龍蝦的名稱因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