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國平

  10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進行公示。成都和無錫、杭州、青島、寧波進入示范城市名單。

  (資料圖)

  2017,工信部首次開展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工作。2018年,第二批示范遴選中,增加示范城市類別,當年有蘇州、嘉興、泉州、鄭州、廣州、廈門6個城市入選。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進入公示名單,意味著成都將成為西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

  此外,本次成都還有兩家企業進入示范企業名單,一家進入示范平臺名單。

  成都市經信局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成都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2025)》等系列文件精神,堅持把服務型制造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聚焦方向,以國家戰略聯動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創新,厚植發展服務型制造優勢,為成都制造注入新動能。

  加強頂層設計

  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工信部在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工作通知中指出,申報示范城市應在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方面政策舉措實、工作力度大、轉型成效顯著、支撐體系持續優化,能夠為其他城市發展服務型制造提供經驗借鑒。

  那么何謂“服務型制造”,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在總結成都經驗時,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強頂層設計在整體工作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成都先后出臺《成都市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成都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計劃措施,以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為主線,以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高端化為導向,以構建制造業服務化生態為支撐,重點推進推廣個性化定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服務外包、信息增值、合同能源管理等六大服務型制造模式,通過示范企業培育,公共服務平臺搭建、加強政策保障等,促進制造業向服務化制造、平臺化經營和個性化服務方向轉型,推動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耕培育主體

  引領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工信部此次公示的88家示范企業名單中,四川有四家,其中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云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均為成都企業。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遴選條件,示范企業應為具有鮮明服務型制造特點的制造業企業。企業應通過戰略規劃、組織保障、技術創新、流程再造、市場拓展、人才培養等措施進行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并取得顯著成效。在本行業或相關領域內,其生產技術與工藝、服務能力與水平具有一定優勢,服務收入占企業營業收入比重達30%以上。

  此外,在48家示范平臺名單中,兩家四川平臺入選,其中工業云制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的智慧產業園區特色專業型公共服務平臺位于成都。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以試點促普及,以培育促提升,以示范促深化”思路,成都深耕主體培育,通過政策激勵、典型示范,引領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成都累計培育國家級及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94家,國家級及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34家,國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10個。從示范企業看,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和技術優勢,探索形成了成都海特高新、成都縱橫、通威等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業態模式和典型路徑;從示范平臺來看,以制造業+互聯網為牽引,構建完善了航天云網、積微物聯等服務重點產業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另一組數據也可作為佐證。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成都共有62家企業進入名單,涉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重點產業領域。加上前兩批,成都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已有107家,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

  成都產經決策智庫雨前顧問產研中心總監許鑫表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大多數企業是在為龍頭骨干企業配套,成都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產業政策的賦能下,這些中小企業自然可以乘勢而起。

  完善產業生態

  形成競爭力強的服務型制造集聚區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服務型制造業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產業生態。

  近年來,成都探索以產業生態創新生態鏈推動經濟工作組織方式轉變,構建以產業鏈配套、生產性服務配套、生活性服務配套以及基礎設施配套為架構的產業生態,持續“建鏈、強鏈、補鏈”,在產業發展中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依托服務型制造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配套鏈、要素供應鏈、產品價值鏈、技術創新鏈整體成勢,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協同發展、競爭力強的服務型制造集聚區。

  今年初,工信部對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進行公示,“四川省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位列其中。

  工信部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被業內認為是“國家隊選拔賽”,于2019年啟動。競賽目的旨在從全國遴選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試點示范,最終的優勝者,將獲得政策、資金等支持,以此“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證明“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這一發展路徑的有效性。2020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初步建成涵蓋元器件、模組、軟件、系統整機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除電子信息產業外,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25年,成都全市裝備制造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截至目前,成都已構建了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能源環保和智能裝備等重點優勢產業集群。

  同時,成都近年還積極開展中國服務型制造萬里行、服務型制造進園區、“校企雙進·企業家進校園”等系列活動,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成都市經信局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將以這次成功創建國家級榮譽為契機,圍繞“賦能制造、服務未來”,強化工作舉措、深化戰略聯動、提升融合創新,積極建設全國一流的服務型制造標桿城市,努力為引領西部、輻射全國、服務一帶一路的服務型制造發展目標探索成都模式,貢獻成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