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成都軌道交通、生物醫藥成為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同年底,成都環保產業產值邁上“千億”級臺階;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注冊新經濟企業超過45.8萬戶……
這是一次發展動能的大轉換,綠色低碳在成都產業經濟大盤中澎湃。
“優存量”和“強增量”共同發力,全面推廣綠色生產方式。一手做“減法”,大力推進傳統產業低碳轉型,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3.9:43: 53.1優化調整為2020年的3.7:30.6:65.7。“十三五”期間,成都淘汰落后產能超過300戶,推進“散亂污”工業企業動態清零。
一手做“加法”,壯大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綠色產業規模,2020年全市新能源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收入692億元,同比增長10.4%,節能環保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收入1313.8億元,同比增長2.8%,獲批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創建為“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結構調整和低碳發展是重中之重。成都充分依托四川清潔能源大省優勢,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十三五”期間,完成1874臺燃煤鍋爐淘汰及清潔能源改造,基本實現全市燃煤鍋爐“清零”,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從2015年的56.5%提升至62.6%,高于全國38.3個百分點。
綠色生活形成風尚
“兩江環抱,三城相重,大到生態園區,小到微型綠地,顯現出獨具審美認知的城市意象,綠色生活,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綻放異彩。”這是成都獲批聯合國“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時的一段理由。
在社區綠道感受回家路上的生活美學、在公園綠道上奔跑燃燒釋放卡路里、推窗可見藍天雪山……公園城市的“大戰略”正逐步轉化為每個市民可感可及的“小確幸”;騎行跑步、分類垃圾、隨手關電、愛護環境……綠色環境讓城市更美麗、綠色風尚讓生活更美好,市民群眾的共建共享,匯聚為推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的磅礴力量。
今年國慶節期間,成都市民張女士來到“柴門飯兒”餐廳就餐打卡。作為成都市“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的粉絲,她在得知消費領域低碳場景上線后便來體驗,“不想錯過‘碳積分’的獎勵機會。”
“碳惠天府”機制是成都提出的國內首個“雙路徑”碳普惠機制,旨在調動全社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積極性,塑造城市低碳新特質。目前,已初步形成頂層政策體系,完成綠色公益平臺建設,上線了首批低碳消費場景名單,吸引了超60萬名用戶參與其中。下一步將繼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探索拓展各類低碳場景。
衣、食、住、行、游、娛、購,綠色低碳風尚正滲透到市民日常生活的點滴。截止2020年底,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558公里,位居全國第四;共享單車日均騎行次數超過185萬人次,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萬噸;“十三五”期間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7萬輛,示范推廣燃料電池汽車220輛,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百臺以上規模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運營的城市;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90%,在全國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從世界最長綠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園;雪山陽臺、綠道騎行、夜游錦江……一幀幀可感知、可欣賞的城市美景,一個個可參與、可消費的綠色場景,今天的成都,綠水青山的“顏值”和“價值”正日益彰顯。
聚焦
五聚蓉城共話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性挑戰。2020年,中國作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在這一背景下,第五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及“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圓桌會議聚焦“公園城市邁向碳中和”在成都開幕,觀點交流、合作洽談、成果發布……一系列精彩事項將在這次盛會上呈現。
本屆論壇及圓桌會議在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指導下,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聯合國人居署、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自2017年起,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已在成都連續召開了4屆。從第一屆的“一帶一路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到第二屆的“城市變革與發展”,到第三屆的“與世界對話,謀綠色發展”,再到第四屆的“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設開放共享的未來之城”……歷年來,論壇始終圍繞“可持續發展”這個關乎人類發展未來的話題,緊扣國家的重大戰略,關注國際的時事熱點,內涵豐富、彰顯成效。
這是一場大咖云集的盛會。論壇將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部委領導、中外方知名專家及跨國企業負責人出席,共議“雙碳”目標下城市發展新機遇。
這是一場創新作為的盛會。本屆論壇充分結合線上和線下共同辦會的形式,中國成都為主會場,在全球選定奧地利維也納、韓國首爾、英國利物浦3個城市作為國際分會場,中外方主賓城市云端聚集,就綠色制造、綠色生活和城市更新三個主題分享城市實踐。
這是一場成果豐碩的盛會。值得期待的是,本次論壇上將發布《“一帶一路”城市互聯互通指數報告》,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和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組織共同編制的《綠色城鎮化共識》,由聯合國人居署與成都高新區共同編制的《成都未來科技城可持續規劃導則》。
這是一場合作共贏的盛會。以論壇為平臺,“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分享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經驗,推動各地常態化合作機制,推進城市間經貿、產業、園區、人文等務實合作。(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