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風貌。謝柯 攝](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11025/7ab8-468ae6128b7ad2d9f2865ff14058e95a.jpg)
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各國城市和地區代表再度相聚成都。10月26日,第五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及“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圓桌會議將在成都召開,論壇將以“公園城市邁向碳中和”為主題,為促進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范式。
大會前夕,讓我們聚焦歷屆論壇的“東道主”、首批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成都,看這座公園城市如何以“雙碳”目標為指引,為世界城市貢獻可持續發展經驗。
綠色城市特質鮮明
天氣晴朗的日子,成都人的朋友圈常會被這些“顏色”刷屏,“成都藍”“夕陽紅”“雪山白”,那些清透、綺麗的自然色彩,從天邊融進成都人的喜悅。
事實上,成都也是全球唯一一座,能夠遙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級人口城市,被稱為“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這里山水交匯的自然稟賦受到廣泛認可,龍門山、龍泉山“兩山環抱”,沱江、岷江水系“兩江環繞”,一條錦江縱貫三百里、潤澤兩千年。良好的生態本底和自然資源稟賦,歷來就是成都的辨識度和顯示度。
讓我們俯瞰如今的成都城市版圖:綠軸、綠山、綠環、綠帶,阡陌縱橫,綠蔭繽紛,從世界最長綠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園,美麗宜居的城市空間形態正在重塑。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推動城市自然有序生長,生態文明建設開拓新路徑——
編制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及建設導則,引領城市發展空間格局實現由“兩山夾一城”轉向“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系統化破除了圈層發展瓶頸。
依據資源稟賦調整優化區域功能,統籌推進“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著眼提升宜居性降低中心城區人口規劃密度,著眼筑強生態屏障降低西控區域國土開發強度,穩步提高東部新區和南拓區域經濟和人口承載力,人口分布、產業集聚與資源條件、環境承載力更加適應。
大力構建城市軌道、公交和慢行“三網”融合的低碳交通體系,2020年,全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57%。全面落實綠色建筑標準,入選國家綠色建筑發展最佳城市十強。
來自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一組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成都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別累計降低14.24%、20.96%,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蓋率達40.2%、年固碳量超過200萬噸,榮獲聯合國“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