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之變
“放慢腳步”取代“步步緊逼” 讓孩子從“三個老師”的指導中解脫
“‘雙減’前,孩子的周末不是做作業,就是在去培訓機構的路上。他成績不太好,我給他報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程補習,培訓班老師經常跟我說孩子學習狀態不好,回來后我就開始嘮叨,娃就說太累,想休息。但孩子馬上要升高中了,我急啊!”航天中學初三(四)班學生家長鄧洪美說。
![桐梓林小學內,孩子們正在踢足球。學校供圖](http://n.sinaimg.cn/sc/crawl/408/w550h658/20211028/d624-e7bec5d624812634c7650d7d19cc3aaf.jpg)
“‘雙減’政策出臺后,航中老師跟我進行反復溝通和交流,讓我不能給孩子太大壓力,那樣會適得其反。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把孩子周末學科培訓取消了,沒想到孩子精力更充沛,心情變開朗,反倒更愿意學習了。”在孩子的細小變化中,鄧洪美逐漸放平了心態,周末只給孩子保留了中醫培訓,還說起孩子最近跟她說的話——“媽媽,我今天打籃球又進了幾個球。”“媽媽,我幫你號個脈吧。”“媽媽,我也要學會洗衣服、洗碗,以后我在外地讀書不會咋辦?”現在, 鄧洪美的孩子已學會做簡單的飯菜,也開始學習做一些家務活。
![沙河源小學校的課后延時服務,包括竹編、繪畫等。學校供圖](http://n.sinaimg.cn/sc/crawl/600/w550h1650/20211028/eb12-1e8fb10310d8a5fddfb2dd3a2525edf9.jpg)
航天中學初二(一)班學生家長邱敏說,“雙減”政策未出臺前,一些孩子在“三個老師”——學校老師、培訓班老師、父母的教導中無所適從,遇到問題不知道聽誰的。
“雙減給我帶來的教育觀念的變化,是讓家長的角色回歸本位,更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讓孩子注重身體鍛煉、綜合素質的培養等。”在她看來,“雙減”政策厘清了學校和家庭的責任,學科教育應該放心交給學校,家庭則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品德養成等。既是老師、又是母親的邱敏呼吁,“雙減”政策出臺后,部分家長心理還不太適應,仍存焦慮,希望家長能給予新政更多時間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