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短時間內大氣環境質量急轉直下,究竟怎么回事?
答:氣象條件是外因,區域污染排放量大是內因
這是今年進入秋冬季的第一次顆粒物污染過程,與往年秋冬季的污染天氣類似,但又有自己的特點。
客觀方面,一是靜穩維持,易出現強逆溫。逆溫的存在就如同在成都市上空蓋上了一床厚厚的“大被子”,“蓋被子”效應容易導致一次污染物累積和二次污染物轉化。二是濕度增大加速空氣質量惡化。沒有形成有效降水時,空氣濕度增大加快了細顆粒物生成,加之垂直和水平擴散條件短時間內急劇轉差,導致污染物快速累積,出現短時中度污染。
主觀方面,污染排放量大是出現污染的直接原因。成都市機動車保有量大,建設施工機械使用強度高,移動源排放量大,加之近期早晚高峰時段機動車出行量較前期分別增加5%和9%左右。大氣科研實驗室觀測數據顯示,近幾日成都市NO2濃度持續處于高位,在靜穩高濕的氣象條件下,NOx快速轉化為硝酸鹽,這是PM2.5快速升高的主要原因。
總體上看,本次盆地區域性污染過程,氣象條件是外因,區域污染排放量大是內因。在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污染源管控就顯得尤其重要。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相關要求,成都市實施工業停(限)產減排、工地土石方停工等多項減排措施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市“三大戰役”辦充分調度并組織各級各部門深入一線督導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污染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