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

  11月27日,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1年,成都市新增野生鳥類記錄10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種、“三有”保護鳥類8種、其他鳥類1種,全市已記錄的野生鳥類達526種。新增野生鳥類分別如下:

棕背田雞(Zapornia bicolor)棕背田雞(Zapornia bicolor)

  棕背田雞,鶴形目秧雞科。是中等體型的秧雞,頭、頸、腹部為煙灰色,背部為棕褐色,頦白色。性情較隱秘,喜活動于沼澤葦叢中。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監(jiān)測團隊2021年5月在邛崍市首次記錄1對成年個體,并持續(xù)監(jiān)測到成功繁殖幼鳥。推測棕背田雞可能為我市罕見夏候鳥。

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

  蒙古沙鸻,鸻形目鸻科。與成都有確切分布記錄的鐵嘴沙鸻(Charadrius leschenaultii)非常相似,但體型較小,喙較短小纖細。遷徙季主要經(jīng)過我國東部,棲息于沿海、河流的灘涂環(huán)境,覓食小型無脊椎動物。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監(jiān)測團隊2021年9月11日在新津區(qū)金馬河首次記錄了1只成年個體。

 尖尾濱鷸(Calidris acuminata)

  尖尾濱鷸,鸻形目鷸科。中型濱鷸,體型粗壯,胸部為皮黃色,下體具有黑色箭狀縱紋。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在我國東部地區(qū)為常見旅鳥。2021年9月觀鳥愛好者朱暉在新津區(qū)首次記錄到1只。

栗頸鳳鹛(Staphida torqueola)

  栗頸鳳鹛,雀形目繡眼鳥科,上體棕灰色,下體近白色,特征為栗色的臉頰延伸成后頸圈。2021年11月,觀鳥志愿者余歡在邛崍市首次觀測到1只。

 鷹雕(Nisaetus nipalensis)

  鷹雕,鷹形目鷹科,大型猛禽,翅形寬闊。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021年4月,觀鳥志愿者余歡在崇州市影像記錄到1只。

 黑冠山雀(Periparus rubidiventris)

  黑冠山雀,雀形目山雀科。頭、頸部以及冠羽、喉至上胸為黑色,后頸和兩頰部各有白色大斑塊,身體灰暗,尾下覆羽棕色。是我國西南地區(qū)中高海拔較為常見的森林鳥類。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監(jiān)測團隊于2021年7月24日在大邑縣觀測到2只,為成都市新記錄。

 領巖鷚(Prunella collaris)

  領巖鷚,雀形目巖鷚科。喉部白色且有由黑點排列成的斑塊。常見于我國北部、中部、西部地區(qū)的高山、草甸、灌叢和裸巖地區(qū),是這些地區(qū)的高海拔常見鳥類。屬于四川省“三有”保護動物。監(jiān)測團隊2021年7月25日在大邑縣記錄1只,為成都市新記錄。

葦鹀(Emberiza schoeniclus)

  葦鹀,雀形目鹀科,非繁殖期雌鳥和幼鳥均為淺沙黃色,頭頂、上背、胸部以及兩脅具深色縱紋,上喙深色,下喙淺色。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在我國華北、華中、東部地區(qū)為常見冬候鳥或旅鳥。2021年11月,觀鳥愛好者朱暉在邛崍市記錄1只。在成都可能為迷鳥或者少見冬候鳥。

喜山短翅鶇(Brachypteryx cruralis)

  喜山短翅鶇,雀形目鹟科。由藍短翅鶇的亞種提升為種。屬于四川省“三有”保護動物。與成都此前有明確記錄的中華短翅鶇主要區(qū)別在于喜山短翅鶇的雄鳥體色較深,且眼先黑色;雌鳥通體顏色更深,且前額帶有棕紅色。監(jiān)測團隊2021年10月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qū)首次記錄到雌性個體1只,推測為旅鳥。

  東方鸻,鸻形目鸻科。中型鸻類,喙短。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本年度監(jiān)測工作中,監(jiān)測團隊通過文獻梳理獲得信息,2019年于雙流國際機場首次記錄。

  “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是一項空間跨度大,時間周期長,且具有一定專業(yè)性的工作。”據(jù)了解,為進一步加強全市今冬明春候鳥保護和管理工作,嚴厲打擊破壞候鳥遷徙的違法犯罪活動,近日,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今冬明春候鳥遷飛保護工作的通知》,編制了《成都市冬季鳥類巡護重點區(qū)域和監(jiān)測點位指導建議》,指導各區(qū)縣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各局屬公園、各自然保護區(qū)、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局各管護站、各濕地公園、各風景名勝區(qū)等,加強鳥類保護,確保候鳥遷徙安全。

  圖片提供: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