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空間布局規劃示意圖。 成都市發改委 供圖成都都市圈空間布局規劃示意圖。 成都市發改委 供圖

  目前,《規劃》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實施,都市圈現代農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相繼出臺,國土空間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編制形成,初步構建起以發展規劃為統領、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系列專項規劃為支撐的“1+1+N”都市圈規劃體系。

  據介紹,軌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建設取得突破,市域鐵路成資S3線開工并完成投資18億元,成德S11線、成眉S5線完成項目公司組建,成都都市圈環線鐵路完成項目預可研編制,都市圈日開行動車119對、日均客流2.4萬人次,分別是動車公交化運營前的2.9倍、2.2倍。

  成都都市圈高快速路網不斷織密,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即將全線貫通,成南、成樂、成綿高速公路擴容全面推進,天府大道北延線、東西城市軸線、成資大道等城際快速路按計劃加快實施,全面啟動實施首批15條“斷頭路”打通項目,并建成5條。交通服務同城持續深化,穩定開行10條跨市公交,“天府通”在都市圈實現一卡通刷、一碼通乘、優惠共享。

  成都都市圈正積極推進科創平臺開放共享,發布都市圈創新資源指南,集聚4市科創平臺2000余家;成都“菁蓉匯·校企雙進”“創新資源市州行”等科創活動走進德眉資三市,“科創通”德陽分平臺上線運行。積極探索協同搭建創新載體,加快推進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7個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落地成、德、眉、資四市。

  據了解,成都都市圈正共同制定、推動實施同城化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和成德臨港經濟、成眉高新技術、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建設方案。協同搭建產業協作平臺,推動組建了電子信息、醫藥健康、現代商貿等15個產業生態圈聯盟,牽頭舉辦都市圈產業生態建設企業供需對接大會,面向3000余戶規上企業發布供需清單,512戶成都企業為德陽重裝龍頭企業,130戶眉山企業為成都電子信息龍頭企業提供產業配套,37戶資陽企業與84戶成都企業建立軌道交通等產業協作關系。聯合推出大熊貓、三星堆、東坡文化、石刻文化等11條都市圈精品旅游線路。

  今后,成都都市圈將共建共享功能平臺,共享雙樞紐機場投運勢能,國際定期直飛貨運航線數量增至15條,出臺成都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扶持政策,滿足成德眉資區域內外向型企業國際航空貨運需求;共同運作國際班列,成都中歐班列帶動德眉資三市工業裝備、塑料橡膠制品、化工類產品等優質貨源出口歐洲,德陽—成都—欽州港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共推更高水平開放,強化自貿試驗區成都片區與德眉資協同改革先行區聯動發展,率先在都市圈復制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鐵銀通”金融創新等經驗。

  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將聯合實施成德眉資同城便捷生活十大行動,不斷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推動教育同城,成都七中、四中等優質網教資源覆蓋德眉資遠端學校146所、服務學生2萬余人;推動組建職教聯盟,10所高校共12個項目獲批建設省級現代產業學院。推動醫療健康同城,組建皮膚、呼吸、心血管、神經內科等專科聯盟,25家三甲醫院實現74項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484家醫療衛生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碼)互認互用。推動社保醫保同城,實現養老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互認,社保卡異地激活、掛失等業務服務同城通辦。

  在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方面,成都都市圈將協同強化水資源保障,聯合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共建大熊貓國家公園,目前已完成龍門山大熊貓棲息地保護性修復4.36萬畝;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累計完成增綠增景11萬畝。強化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四市積極推動大氣污染防治立法交流,成都率先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并設置區域協同專章,通過強化大氣污染監測預警、聯合治理,區域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