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羅之飏 吳亞飛 肖瑩佩

  “這次會議在德陽召開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建議領導小組會議由四市輪流承辦,這樣有利于四市之間相互學習、深入交流,取得更好的效果。”

  11月30日,德陽市委會議室,對于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會議首次“破圈”——挪到了成都以外的城市召開,與會一位負責人如是建議。

  這并不是巧合。會議前一天,《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將成德眉資同城化、成都都市圈建設推向高位實施、全面深化的新階段。

  《規劃》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分工協作、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交通通勤圈、產業生態圈、國際朋友圈、優質生態圈,成為這兩天各方解讀的重要維度。

  交通通勤圈

  “我們已深度嵌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 會上,德陽市委書靳磊在談到“加速突破同城化的重點”時,首要提及交通。

  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交通必須先行。

  從區域位置來看,德眉資3市中心城區距離成都主城50-70公里左右,都在高鐵半小時、高速一小時通勤圈內。

  如何建設便捷高效的交通通勤圈?《規劃》聚焦“外建大通道、內建大網絡、共建大樞紐”,打造成都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

  “所謂立體交通,指要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構成一個整體。”在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賓看來,成都都市圈的地面交通主要是要發達陸路交通,包括軌道交通和公路交通。他認為,《規劃》有兩個突出:一是突出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將城市軌道交通與區域軌道交通有機銜接起來。二是強調以“兩統”(統一建設標準、統籌建設時序)推動都市圈統一高效的骨干通道網絡。

  成都也將眾多交通建設納入協同推進的重大項目。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茍正禮透露,將盡快開工建設成都都市圈環線鐵路和市域鐵路成德S11線、成眉S5線,推動動車公交化加密提質,同時啟動實施第二批“斷頭路”打通行動計劃,打造高效聯通的現代交通圈。

  《規劃》還明確要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包括加快推進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營、強化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快)速路互聯互通,提升航空服務水平和樞紐運營效率等。

  交通升級打造后,通勤勢必發生顯著變化。

  戴賓認為,未來將圍繞成都這個中心樞紐形成高密度、大流理的人員通勤流,從而進一步形成商務流、信息流,更好促進成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也更有利于德眉資接受成都的帶動,分享成都的資源和平臺。此外,立體交通體系的構建,也有利于密切成德眉資4市之間的經濟社會交往,推動成都都市圈一體化、同城化發展。

  產業生態圈

  “《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成德眉資同城化的方向,為都市圈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眉山市委書記胡元坤倍感振奮。

  此前,成眉兩地跨區域布局項目,已有兩地產品配套企業130戶,在建工業項目56個,總投資達362億元,已經初步形成產業生態圈。

  構建協同共興的產業生態圈,正好也是《規劃》布局的重點內容。《規劃》瞄準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都市農業和數字產業,構建高端切入、錯位發展、集群成鏈的現代產業體系。

  “這些產業都是都市圈內已有基礎的,甚至實力雄厚的,《規劃》則更加注重‘集聚’和‘高端’。”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同城化辦公室副主任陳凱談到。

  以制造業為例,《規劃》提出要通過加強產業分工協作的方式,提升產業鏈的競爭力,最終形成先進制造業集群。

  “發達的都市圈必須要有世界級的制造業集群作為支撐。”省決咨委宏觀經濟組副組長丁任重認為,電子信息是成都的優勢產業,應該著力于協同延長產業鏈,擴大區域內產業內部分工,在全球范圍內吸納集聚要素資源,通過頭部企業和重大項目引領帶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將科技創新重點也放在了“協同提升”上,擬通過高水平建設綜合科學中心、高標準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并通過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創新能力,聯動創新創業等方式打造屬于都市圈的區域創新共同體。

  國際朋友圈

  成都都市圈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交匯點,成都不僅是全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還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如何讓“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更多的朋友共謀合作,共話未來?

  會上,開放也是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茍正禮特意“點題”——今年前10月,德眉資三市企業通過成都中歐班列發車70車,帶動大量優質貨源出口歐洲,“開放上我們帶動兄弟城市,前不久成都疫情兄弟城市也給我們提供了堅強后盾。”

  國際朋友圈就應該“溫情互動”。在擴大開發合作上,《規劃》除了分別從南向、西向、北向作出開放部署,還將重點放在成都都市圈內現有的開放平臺“互動”上。

  以綜合保稅區為例,《規劃》明確,加快德陽、眉山、資陽、溫江自貿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加強綜保區發展現狀評估,引導各綜保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積極申建國際空港綜保區。

  “硬件”互動,更要“軟件”助力。開放制度設計也是《規劃》重點之一。如《規劃》提出,要通過探索智能化電子圍網的海關監管模式,推動口岸物流信息全程采集共享、監管互認,擴大與國際班 列目的地海關的通關互認等方式,整體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

  “成都都市圈是國家層面批復的第三個都市圈,與南京、福州都市圈相比,身居內陸,開放程度不及前兩者,但有獨到優勢。”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教授湯繼強認為,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開放通道建設,正讓四川從內陸腹地變為西向、南向甚至北向開放前沿,成都都市圈有條件、有機會,共建鏈接全球的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優質生活圈

  無法區隔的空氣、不能獨善的水域,共同筑牢生活圈的基底。

  在生態環境共保共治上,《規劃》提出,從優化生態空間網絡、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協同推進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健全區域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四方面著手。

  近年來,跨城養老、就醫、就學等,正成為“圈內”市民群眾的選擇。

  根據《規劃》,促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突出均衡化、便捷化、人文化、品質化,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

  靳磊表示,堅持公共服務向成都看齊、與成都同質,對標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天府旌城、天府數谷等重要功能區建設高質量推進,成德同城如居一城正逐步變為現實。

  胡元坤這提出,堅持對標成都、共建共享,構建“一刻鐘”美好便民生活圈,規劃建設全域綠道系統,與成都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好成德眉資同城化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規劃建設都市圈南部醫學中心,加快建設集品牌樂園、康養旅游、川派餐飲等業態于一體的區域消費中心,共同形成都市圈產業和人口的“強磁場”。

  資陽市委書記蔣天寶談到,著力“融城”構建同城同質生活圈,深化教育、醫療、文化、社保、政務服務、生態環保等公共服務平臺共建、資源共享,推動同城生活覆蓋更廣、品質更優。

  省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盛毅建議,“打造城鄉融合的優質生活圈,要注意區域之間的平衡,這包括不同城市、城市與鄉村之前的資源均衡,讓絕大多數人都能在生活圈中找到醫療、教育、文化休閑等的適宜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