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綠岸”,提檔升級
生態治理,絕非朝夕。沙河整治工程10余年后,為系統修復流域自然岸線和濕地,構建藍綠交織生態水網,一場最大規模的綠地提檔升級戰又拉開了序幕。
2017年開始,成都市水務局河道監管事務中心通過種植草甸、花甸構建生物多樣性的固碳水網,強化沙河以林、水為核心的生態基礎,提升沙河綠地的承載力。

至2021年,沙河流域先后實施81項整治提升工程,修復地被80余萬平方米,種植花田8.5萬余平方米,完善了沙河生態、補水、防洪、健身、休閑等功能。結合地域特色打造的“愛情海”繡球花公園、格桑花海、彼岸花海、硫華菊花海、百日草花海等特色花境四季交替綻放,成為深受市民歡迎的網紅打卡點。“水很清,景色又好,到沙河邊跑步打拳簡直是種享受。”市民田阿姨說。
如今,22.22公里長的沙河,從以往的11個標段被重新劃分為14個,“每個標段的體量更均等,景觀打造和綠化管養按照星級標準劃分,更加科學。”成都市水務局河道監管事務中心河道綠地管理站站長李鵬飛說。標段精細化管理的同時,意味著沙河的綠化、保潔、防汛、監管等每個環節的“守護者”們將迎來更加嚴峻的挑戰。

沙河河畔水杉林多維生態,協同共生在新一輪的水系治理中,對沙河上游升仙湖、下游翠湖分別實施了由湖底生物,到湖邊花卉,再到湖岸林草的生態序列和野生生物生境生態系統修復路徑;通過機械+人工的方式梳理湖底沉水植物和湖面浮水植物,在岸邊種植香蒲、紫花鳶尾以及蘆葦等觀賞型挺水植物,構建協同共生的復合生態系統;采用科學精準水量控制手段,調控和維護湖泊整體生態。
這些措施從過去單一水量調度向水量、水質、水生態等多目標調度轉變,改善了湖泊水質,在沙河沿線打造了完整、多維的河湖生態群落。“在升仙湖專項治理工程中,共計清理出水口障礙物336立方米,新植香蒲828株、玉蟬花1008株、紫花鳶尾170盆、蘆葦180株,菖蒲3000平米,沿湖新植花卉約58000平米,提升了生物多樣性功能。”成都市水務局河道監管事務中心主任謝振川說。
升仙湖湖畔百日菊花海市民張先生一直遺憾當初沒有在沙河邊買房。如今打造后的沙河攀成鋼片區、杉板橋片區、東籬翠湖片區,開啟并演繹了全新的、高層次的“河居”概念。
據粗略統計,5年多以來,沙河沿線的新開樓盤達到40余家,房價從10000多元/平方米飆升至30000多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