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難 采用墩底平面轉體法施工
中午12時,跨成昆鐵路橋開始轉體。過了20分鐘后,記者看到橋梁位置沿順時針方向明顯有了變化。
施工方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橋梁設計為單塔斜拉橋,“因為該橋跨越了錦城湖公園、成昆鐵路、繞城高速,無法架設橋墩,所以采用斜拉索的結構。”同時為保證列車正常通行,該橋先在平行于鐵路的位置修建,待主體結構完成后,再進行貫通。
橋如何轉體?設計師王美馨介紹,梁體通過下方一個類似轉盤的裝置完成。由于該橋的跨度為175米、寬度為6米,寬跨比很大,因此轉動過程中保持穩定比轉動本身更難。主橋施工采用墩底平面轉體法施工,通過球鉸旋轉,最終讓橋梁上跨鐵路,到達設計橋位。“就像是把橋放在轉盤和臨時支架上建設,橋建好后,將支架取走,用轉盤來移動位置。”
13時30分,橋梁完成轉體,環城生態公園環線100公里一級綠道全環閉合。
選點難 全環78座橋中最關鍵一環
“跨成昆鐵路橋是全環78座橋梁貫通節點的最后一關,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成都天府綠道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座橋從選線到呈現歷時4年,選定線路及敲定橋型方案花了1年、設計花了1年、施工花了兩年,是全環體量最大、難度最大的橋梁。“難點之一便是選點。”
選點難在何處?記者了解到,橋梁所處位置,規劃及現場控制條件極多,涉及鐵路、地鐵、高速公路及擬建快速路等,過程中比選研究討論了多條線路上跨、下穿方案,最終綜合多方意見確定了現在的布置方案。
該橋梁設計為單塔斜拉橋,東起錦城湖3號湖園區綠道,依次跨越欄桿堰、規劃鐵東快線、成昆鐵路、繞城高速,接入繞城高速內側新體公園,全長1.3公里,橋面全寬10米,總高為95米,建成后將成為成都市最高人行景觀橋塔,同時也是國內最大跨人行橋(慢行系統橋)。
全環貫通 將串聯桂溪生態公園等重要節點
自2017年天府綠道體系啟動建設,歷時1600余天,環城生態公園規劃建設“5421體系”(包括500公里綠道、4級配套服務體系、2萬畝水體、10萬畝生態景觀農業區)逐步串珠成鏈。全面閉合的公園城市綠脈,將串聯起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青龍湖等重要節點,121個特色園區鋪陳開來,高品質城市中心公園已然筑景成勢。
作為天府綠道體系“三環”中重要一環,環城生態公園位于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范圍及周邊7大楔形地塊,跨經12個區,涉及生態用地133平方公里。
從地圖來看,錦城公園像給成都中心城區戴上了一條“翡翠項鏈”。最后一座橋梁的貫通,意味著項鏈已經打造好了。“項鏈”上的“翡翠”也在陸續裝扮——成都市民熟悉的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青龍湖、江家藝苑、中和濕地等園區,包括即將開園的熊貓基地擴建區都是環城生態公園的一部分。待全環貫通后,環城生態公園121個特色園將逐步呈現串珠成鏈。
一大波特色園準備上新。圓環西段,有集藝術與運動、親子科普為一體的都市休閑特色園“百仁城市文化公園”,呈現新女性多元化空間的“她小鎮”,展現悠久古道文化的“茶馬古道”,傳統川派園林盛景特色園“三里江安”,主打現代農業康養、親子科普的“錦繡水韻”;圓環的北段,有大學生綜合體驗與活力消費綜合體“大學生夢想聚落”,展現非遺蜀繡文化的“繡里”,體驗蜀道蜀醫文化的“蜀道通衢”,還有一個超級大IP“熊貓基地”二期將與市民見面。(記者 雷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