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9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29日從中共成都市委新聞發布會獲悉,成都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近日審議通過了《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優化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定》,提出著力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根據規劃,成都將支持碳中和服務業和綠色金融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市綠色低碳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

發布會現場。王磊攝發布會現場。王磊攝

  成都將乘勢而上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樹立未來發展優勢。聚焦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氫能等新賽道新領域,以“龍頭企業+產業基金+領軍人才+中介機構”模式,開展“鏈主”精準招引,育強綠色低碳產業鏈主,發揮鏈主作用提升產業優勢。發揮好重產基金、科創基金牽引作用,設立綠色低碳產業基金,建立完善“母基金+子基金”的全產業鏈基金體系。支持綠色低碳技術攻關,以“揭榜掛帥”方式實施綠色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科技創新。

  成都還將圍繞五大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創新藥、航空發動機等產業,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依托成都經開區國家級“兩業融合”試點園區,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數字賦能產業發展,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金融、科技、平臺、產業”融合創新,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關鍵,提升產業創新競爭力。到2025年工業占GDP比重保持在25%以上。

  在聚焦節能降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破解資源環境制約方面,成都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精細化開展行業治理,實施能耗約束前置綠色招引,通過實施節能減排改造加強高耗能行業治理,創新舉措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建設綠色產業載體,實施綠色園區示范工程,提升園區布局集聚化、結構綠色化、鏈接生態化,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到2025年,成都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0%以上,萬元GDP用水量降低至24立方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