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經國家發改委批復后,2021年11月,省政府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這是繼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國家層面批復的第三個、中西部第一個都市圈規劃。成都都市圈的建設,無疑將深刻影響四川乃至川渝兩地的區域發展格局。
即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行走報道,深入街區、企業、園區等點位,聚焦產業、交通、民生等領域,對話官員、專家、市民等群體,記錄四座城如何共畫一個圈。
川觀新聞記者 肖瑩佩
1日11日清晨,四川日報全媒體“行走成都都市圈”報道組一行從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出發,沿著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一路向南約30公里,到了興隆湖。
湖濱廣場旁一片山坡,綠樹成蔭、植被茂密,山上豎立著“成都科學城”五個大字。拾級而上,走到盡頭,便是我們此次行走的首站: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這里還有另一個名字:興匯頂。
一年多前,地圖導航軟件里已經標定這個新地名。
在這里,我們至少收獲了兩個故事。
故事一
原來你是這樣一塊石頭
第一個故事,有關石頭。
把時間軸回拉。2020年7月27日,省同城化辦在天府新區正式揭牌,這標志著,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成德眉資同城化取得了實質化進展,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2020年7月27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天府新區正式揭牌。(肖瑩佩 攝)
新機構運行時間將近一年半,在這期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相續印發,發展藍圖也具化為路線圖和施工圖。
“目前最大的成績是成德眉資四市的共識,尤其是理念層面,實現了一條心。”省同城化辦常務副主任尹宏強調。“門口那塊石頭,就是一個共識。”
石頭?共識?談話中的小插曲,引起了我們所有人的興趣。
石頭就立在省同城化辦規劃展示廳外,于2021年7月27日——省同城化辦揭牌一周年之時安置。形狀為不規則半圓,1人多高,紅色“興匯頂”三字鐫刻其上,神采飛場、蒼勁有力,頗有氣魄。
這塊花崗巖,來自中國四大磷礦基地之一、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德陽綿竹。運至成都后,在一名家處雕刻而成。興匯頂三個大字,則是集資陽書法大家謝無量的手筆。
三個字面朝南邊,幾公里之外,天府大道筆直延伸,無縫連接著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和眉山片區。
如此看來,這塊石頭已經率先實現“成德眉資同城化”,真真一幕新時代的石頭記。
故事二
原來你叫這樣一個名字
第二個故事,有關名字。
根據《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以成都為中心的成都都市圈,由與成都聯系緊密的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成都市、德陽市旌陽區、什邡市、廣漢市、中江縣,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青神縣,資陽市雁江區、樂至縣。規劃范圍則拓展至成德眉資全域。
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資同城化,兩個名稱,什么關系?
簡單來說,成德眉資區域總面積3萬平方公里,這個區域與成都都市圈基本一致,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就是加快共建成都都市圈、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省同城化辦正式揭牌,被視為一個重要節點,其所在山頂命名“興匯”,也有特殊含義。
其一,代表自然肌理。
在成都都市圈區域,有龍門、邛崍、龍泉三山,以“興”字上面三點寫意。有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三水,以“匯”字左邊三點抒發,以表地理。
其二,代表人文傳承。
繞山頂一周,既可享興隆湖之美景,又可觀天府大道之繁忙,一派欣欣向榮。而山頂下方,正是原成都市雙流縣正興鎮與興隆鎮的交界帶,自古便是繁榮之地。
《成都農村概要》中描述,正興鎮,舊名蘇碼頭,始建于清朝初年,歷史上是商賈云集之地,是繁榮、興旺的水路碼頭。所謂正興,其實是“正在興旺”的意思。
“興匯”取交界地的兩個“興”字,表示繼往開來。
歷史與現實交匯,今天,則意指成德眉資同城化“同興”。
其三,代表方向規律。
“興匯頂”大石的背面刻有說明:“興”字左轉為“匯”,“匯”字右轉為“興”,既可莞爾漢字說解,又能體會優勢互補,還可思考循環生息。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層意思。”放在現實語境下來理解,即要加快促進成德眉資區域“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協同發展、服務大局”的發展新局面,打造現代化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