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績
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1.99萬億元、增長8.6%
2021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1.99萬億元、增長8.6%,17項事關成都長遠發展的重大事項被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成都在國家戰略全局和全省發展大局中的位勢能級加快提升。
戰疫情。2021年,成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遭遇戰阻擊戰,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制定出臺促進經濟增長10條、強化運行保障30條、助企紓困解難23條等政策措施,將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強實力。2021年,成都經濟總量持續攀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達1.99萬億元、增長8.6%,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實現零的突破,在蓉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12家。
添動能。2021年,成都主動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正式掛牌,成都超算中心進入國家序列。22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新增兩院院士3人,國家級創新平臺增至215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39位,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能力逐步增強。
更幸福。2021年,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編制完成。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面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0所、新增學位10.4萬個,新晉三甲醫療機構15家、總量居全國第2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再創新高、達299天。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排名全國第1位,成為唯一四度蟬聯“長安杯”的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連續1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成為城市靚麗名片。
看目標
堅持穩中求進 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會議明確,2022年成都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其中,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6.5%和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進出口總額增長8%;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3%、8.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9.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不低于81%,森林覆蓋率達到40.5%;公園城市大美形態有力彰顯,高質量發展特質更加鮮明。
為何定下這一目標?政府工作報告分析了三點。
這一目標的確定,是應對挑戰的主動作為。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重中之重就是穩定經濟大盤、穩住社會大局,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是戰略落實的使命擔當。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極核和全省主干,必須勇挑重擔、自我加壓,當好“穩定器”“發動機”,舞好全省發展的“龍頭”。這些目標與成都“十四五”規劃目標緊密銜接,既是落實國家推進均衡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是城市進位趕超的客觀要求,更是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發展期望。
是良好發展的態勢所趨。全市經濟發展基礎好、韌性強,一批重大項目陸續投產,新經濟新動能加速集聚,加之國家和省上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穩住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具有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