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殷鵬
當前,成都市機動車保有量633萬輛,位居全國第二,近五年年均增長30余萬輛左右。
2021年,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9天、同比增加13天,優良率81.9%、同比提升3.8個百分點,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是2013年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以來最好水平。
這是3月7日四川在線記者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得的兩組數據。這樣的轉折背后,是一座城市在移動源污染防治方面長久的努力。“移動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重要的長期工作。”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成都將藍天保衛戰作為生態惠民的一號工程高位推進,以鐵的作風強力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不斷擦亮“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名片。
現狀:
成都機動車使用強度明顯高于北京、上海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移動源愈來愈成為影響成都空氣質量的主要貢獻者。”張軍說,根據成都市最新源解析結果,移動源對NOx排放貢獻為87%,主城區高達97%,對PM2.5的綜合貢獻為37.9%,冬季達到41.5%,機動車使用強度明顯高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
如何破局?針對這個實際,成都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統籌“油路車”全鏈條監管,在2021年移動源污染防治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有力助推空氣質量改善。比如,去年成都制定全市新能源車推廣應用方案,在公交、出租、道路客貨運等領域加大推廣力度,2021年新增新能源汽車10.8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4萬輛,同時引導激勵存量老舊燃油汽車淘汰更新,采用限行管控、經濟激勵、強化執法等手段,淘汰國III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車9萬余輛。
在強化監管執法方面,成都市堅持“人防+技防”,常設23個路檢點,安裝25套遙感監測和黑煙車抓拍設備,2021年抽檢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130余萬臺次,處罰2.3萬輛,柴油車抽測超標率下降至2%,汽車排放檢驗合格率提升至95.6%。
目標:
到“十四五”末,成都力爭推廣新能源汽車80萬輛
眼下,成都正大力推動新能源應用,提高充電服務的智能化和便捷度,加快淘汰更新高排放老舊車輛,優化車輛限行措施,引導市民綠色出行。
體現到目標上,今年,成都市力爭推廣新能源汽車10萬輛,淘汰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車8萬輛以上,并實現公交車,除預留應急運力的、巡游出租車全部純電動化。到“十四五”末,成都將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車40萬輛以上,力爭推廣新能源汽車80萬輛,建成充(換)電站3000座、充電樁16萬個、加氫站20個以上,試點推行“低碳交通示范區”10個。
此外,成都還將加快完善城市綠色出行體系,強化“軌道+公交+慢行”融合發展與高效運營。到“十四五”末,成都市將實現鐵路公交化運營里程達到56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在建及運營里程達到850公里,軌道交通站點周邊50米公交接駁站覆蓋率達到55%以上;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60%。
張軍透露,在對污染源清單進行梳理上,今年成都將推出“智慧蓉城”項目,用信息化、大數據手段,對移動源進行精細化管控。“目前6項指標里面,成都已經有5項全面達標。現在就是爭取pm2.5通過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的管控,能控制在35微克以下,從而全面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