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裝修、老年消費等成投訴熱點

  去年,成都消費者的投訴熱點集中在哪些領域?報告顯示,裝飾裝修服務、老年消費、教育培訓服務、服裝鞋帽類產品、生活社會服務類等五類為投訴熱點。

  “家裝專業性強,個性化需求多,時間跨度相對較長,部分家裝公司抗風險能力差,缺乏誠信,卷款跑路現象時有發生?!背啥际邢M者協會秘書處二級調研員韓重洋表示,裝飾裝修投訴主要表現在價格、材料、施工質量、裝修售后等方面。比如,以低價或套餐式報價招攬顧客,引誘消費者交納意向金或定金,施工過程中如涉及項目變動,便以增加作業量、建材量等為由收取高額費用。

  同時,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銀發經濟”已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老年消費問題也隨之增多,成為投訴熱點。比如,不法商家夸大宣傳保健用品和保健食品功能,利用老年人懼怕衰老、認知能力降低、注重身體健康的心理,引誘消費。

  教育培訓服務也是備受關注的領域。韓重洋表示,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逐步落實落地,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受到嚴格控制,但非營利性教育培訓機構引發的教育培訓服務糾紛仍頻發。投訴主要表現:部分培訓機構隨意承諾,夸大培訓效果和師資力量,以各種優惠誘導消費者一次性大額繳費;教培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培訓機構設施不足、承諾不兌現、授課老師資質名不符實,部分培訓機構經營不善突然關門停業等。

  此外,服裝鞋帽類商品屬于日常消費品,成交量相對較大,易引發消費糾紛。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熱點主要集中在維修服務、美容美發、洗滌等行業消費領域,消費者反映集中的主要問題有:無病維修、小病大修,夸大故障原因更換零部件,收取高額維修服務費等方面。

  如何避免被“坑”?專家來支招

  在座談會上,韓重洋就消費者避免被“坑”提出建議:裝飾裝修方面,要理性對待商家“低價”促銷等廣告宣傳,要“貨比三家”,精挑商家,查詢其資質和信用狀況,多渠道了解商家口碑信譽;要仔細簽訂合同,裝修進度、費用支付方式、違約責任、保修范圍和期限等約定要明確、詳細、具有可操作性。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聘請第三方監理機構參與監督工作。

  老年消費者應選擇正規渠道體檢或就醫,不盲目買藥,不輕信所謂高科技,摒棄花錢買健康的錯誤觀念,不要輕信口頭宣傳,警惕高息,高回報陷阱,要對投資養老公寓或其他相關養老項目等集資型養老高度警惕。

  教育培訓方面,要比照“雙減”政策,選擇正規機構,理性消費,細心識別,不輕信商家“名師助陣”“包報名、包拿證”等自我宣傳。在簽訂培訓合同前,要先了解培訓機構費用的收取方式以及使用期限是否與政策性文件規定相一致,不要一次性繳納高額費用。此外,要注意留存相關證據,如一旦發生糾紛,應先與培訓機構協商,如不能解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維權。

  服裝鞋帽選購方面,平時要多積累些服裝鞋帽商品選購小常識,理性對待商家促銷,防止落入價格陷阱;不迷信所謂的洋品牌,盡量到大型商場或專賣店選購;購買服裝時,應注意吊牌標注信息是否完整,吊牌要保存一段時間,以便發現質量問題時方便索賠。

  生活社會服務方面,要做好事前事后的拍照留證工作,并保存好相關消費憑證;對維修服務中途提出加價或增加維修項目的行為,要收集好相關證據,以方便維權;美容、美發消費時,消費者不要圖省事、圖便宜而購買各種預付卡,特別是不買大額的、使用周期長的預付卡。洗滌貴重衣物時,建議“保值洗滌”,減少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