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活力如何激發?

  2009年,從成都工業學院無線電技術專業畢業的黃小熊,入職郫都區內一家專業對口企業。10余年間,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邁入“萬億級”,黃小熊也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企業總工藝師。

  “推動壯大優勢產業、鼓勵創新創業、促進充分就業相統一,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在科倫藥業新都基地總經理劉文軍看來,《方案》里提及的“機會”,企業自身也同樣受益。

  他特別關注到,《方案》明確要做強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對于我們這種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強化產品競爭優勢的生物醫藥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新機遇。”

  如何營造宜業優良環境,激發公園城市經濟活力?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城市所所長楊婷婷認為,人人向往的公園城市必然體現“人與產業雙向賦能”,公園城市的產業發展要求高端、高效與可持續,實現增長與轉型良性互動、發展與生態相得益彰。

  優勢產業之外,綠色生產、科技創新也是《方案》確定的宜業環境優化行動重要關鍵詞。

  繼去年12月天府永興實驗室揭牌后,3月16日,包括朱中梁院士、郭光燦院士、 徐紅星院士在內的專家組,審議通過了天府絳溪實驗室組建方案。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天府實驗室的4個方向實驗室之一,天府絳溪實驗室面向國家電子信息裝備創新發展的迫切需求,以電磁空間與泛在互聯為發展方向,將成為引領和驅動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柱力量,對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產業與新業態,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活力迸發的創新創業,離不開科技服務業支撐。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將聚焦提升科技創新策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賦能發展3大能力,著力在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高端創新要素引聚4個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幸福品質如何提升?

  過去談到城市的宜居程度,常常著眼于自然環境,而縱觀成都的城市史可以發現,宜居總是和宜業互相促進。再進一步,對人們的幸福感而言,“宜居”與“宜業”永遠是一體兩面。

  《方案》提出,要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提供率先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園。到2035年,人民普遍享有安居樂業的幸福美好生活。

  在業界專家看來,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以幸福、美好、生活為落腳點,都指向同一個主角:人。概括來說,無論城市的理念如何變化,公園的規劃如何推陳出新,“人”始終是其中的尺度和底色。

  “對成都城市更新來說,無疑提供了更多方向和路徑指引。”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城市更新已經走過近30年的歷程,去年更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期間,涌現出華興街街區綜合提升、撫琴街道西南街更新等一大批體現公園城市發展理念、注重文脈保護與傳承、推動產業轉型和舊城復興、以人為本的城市更新示范項目。

  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也是成都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其中之一項。視野再拉遠,《方案》的發布,對于成都來說,也是一項綠色的城市更新運動:建設宜居宜業的“公園城市”。

  提升幸福品質,還要著重問需于民。成都市幸福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在充分問需、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建議基礎上,成都計劃統籌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點項目119個,總投資12507.3億元,全力“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