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川觀新聞記者 陳昊 文/圖

  3月19日上午,陽光和煦,成都浣花溪公園,黃桷樹上的鳥兒嘰喳叫個不停。恰逢周末,青羊區市民李永福帶著孫子在公園里的綠道旁打起了羽毛球。

  綠樹環繞,游人如織,進入公園南大門,深色地磚圍成一個巨型圓圈,直徑約30米,圓圈中央以白漆涂寫了一個大大“H”,這是成都主城區惟一一個應急直升機停機坪,也是浣花溪公園應急避難場所的一部分。

浣花溪公園應急避難場所直升機停機坪      浣花溪公園應急避難場所直升機停機坪      

  所謂應急避難場所,大都選在公園等地方,當發生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事件時,這里可容納成千上萬市民應急避難,同時也能保障基本的照明、住宿和飲水等。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提出,全面提升安全韌性水平和抵御沖擊能力,提升應急能力建設,合理布局應急避難場所。

  目前,成都市有2000余個應急避難場所,其中100余個位于城市各個公園里。這些避難場所為什么要建在公園里?公園里的應急避難場所什么樣?有哪些功能?如何使用?川觀新聞記者進行了實地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