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三:智慧科技助力全民健身

  《實施計劃》通過搭載“互聯網+”智慧綠道體育系統、打造“運動場即攝影棚”的示范性智慧場館、建設“室外智能健身房”、優化運動成都·體育生活地圖、推行“互聯網+體質健康全城約”模式、完善“成都市體育鍛煉適宜指數”發布機制、開發“運動銀行”模塊,為市民提供更加智慧、便捷、舒適、新穎的健身體驗。

  亮點四:多層級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全民健身,活動先行。《實施計劃》強調做響“運動成都”全民健身品牌,完善“天府綠道健康行”“社區運動節”等固化品牌活動辦賽機制,創新實施“鄉村運動節”“樓宇運動季”“蓉漂體育節”等各級各類賽事,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重視幼兒運動開發,實施“蓉城市民冰雪運動推廣計劃”,以“名賽”帶動“民賽”,引領市民由觀賽人群轉變為參賽人群,為成都市民構建“天天有比賽,處處可參賽”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亮點五:構建體衛融合工作機制

  推動體衛融合,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進一步加大“社區運動健康師”培訓力度,建立科學健身指導標準化服務流程。同時,提出要在成都打造市、區(市)縣兩級“運動促進健康服務中心(站點)”。

  亮點六:深化體教融合工作體系

  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形成面向所有在校青少年、不同年齡段相互銜接、重點項目全覆蓋的分層分類青少年體育賽事供給體系。到2025年,成都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良率達到57.5%。

  亮點七:構建“新供給+新場景+新生態”的體育消費業態

  《實施計劃》強調,要擴大體育消費新供給、營造體育消費新場景、構建體育消費新生態,加快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通過塑造全民運動健康生活新風尚促進休閑運動產業發展,帶動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

  亮點八:擴容都市健身圈

  《實施計劃》提出,要推進成德眉資體育同城化、成渝體育協同發展、擴大國內外體育交流合作。此舉將為成都市民帶來更豐富的賽事和公共運動資源,便于市民異地運動打卡,也有利于充分發揮體育助力“都市圈”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

  紅星新聞記者 李博 裴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