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多點支撐:其他城市的機會

  “城市群”是多個城市組成的集合體。這意味著,成渝世界級機場群,也絕不只能局限在成渝兩地。

  3月15日,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孫文生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指以成都雙流、重慶江北等樞紐機場為核心,以天府、綿陽、宜賓、瀘州、萬州、達州、南充、黔江等機場為骨干和重要補充的國家綜合機場體系。

  他著重提到了一個概念:“多點支撐”,即包括培育綿陽等機場的骨干功能,優化空域資源配置,打造人民滿意、各具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機場等。

  也就是說,未來一段時間里,成渝機場群的建設,更是其他城市“起飛”的機會。

  但眼下,對成渝機場群來說,最大的問題仍是流量。在最新公報中,除成都雙流、重慶江北外,旅客吞吐量排在成渝機場群第三的成都天府,已是全國第47位,綿陽南郊、宜賓五糧液分別為第50位、73位。

  國家民航局綜合司在解讀時提到,成渝機場群中小機場較多,普遍存在業務量小、通達性差、設施薄弱、經營困難等問題,與成都、重慶樞紐相比存在較大的發展級差,航空服務有效服務水平較低。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在國家民航局的《指導意見》中找得到答案。

  一種解法,是完善中小機場布局建設。紅星新聞注意到,在上述意見關于機場的改擴建任務中,有至少十個城市被點名:

  要培育綿陽機場骨干功能,推進萬州、黔江機場改擴建工程,布局建設樂山、遂寧、雅安機場,研究建設廣安機場,支撐成渝都市圈相向發展。提升萬州、南充機場保障能力,推進達州機場遷建工程,布局建設閬中機場,推動渝東北川東北地區一體化發展。完善宜賓、瀘州機場服務能力,支撐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

  這意味著,世界機場群的建設不僅將帶來機場數量的提升,無疑也將提升其他地區的發展勢能,加速其融入雙城經濟圈的發展。

  另一種解法,則是進一步提升成都、重慶機場的輻射能力,比如加快打造成渝軌道上的機場群,構建成渝都市圈1小時和城市群2小時的高品質出行交通圈。

  “建設世界級機場群不是區域內機場的簡單集合,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李后強表示,這涉及基礎建設、航線網絡、地面交通、航權時刻、協同機制建設等各個方面,需多方共同努力。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03

  突圍:貨運

  按照《指導意見》,到2035年,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將全面建成,其中包括“國際樞紐功能邁上新臺階”——在業內的普遍解讀中,這一目標的潛臺詞,是加大貨運發展。

  根據此次公報,2021年成渝機場群的貨郵吞吐量為115.2萬噸,較上年增長9.3%。橫向比較,與其他三大機場群仍有差距。

  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馬劍指出,西部整體在經濟體量、產業結構等要素資源有待加強,但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政策加持下,國際客貨流的增量在中長期是必然結果。

  放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下,顯得尤為重要。去年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對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進行了謀劃,明確要構建“全球123快貨物流圈”,中西部地區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戰略支點。

  “當然,推進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納入國家綜合交通網規劃布局,樞紐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馬劍補充道,在國際航空客運仍然受限的情況下,國際航空貨運為中國城市對外開放開辟出一條新的路徑。在以往“重客輕貨”的航空發展模式格局下,“彎道超車”的新機遇,正在籌謀打造開放樞紐的城市面前顯現。

  另一方面,航空貨運是帶動性很強的產業。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測算,每新增10萬噸航空貨物,將直接創造出800個工作崗位。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允春強調,一方面要發展機場建設,而周邊的臨空經濟區也相當關鍵——作為一種新興開放形態,其核心在于,利用更大的立體交通網絡,形成輻射更廣區域的產業集群。

  他指出,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臨空經濟區能夠聚集一批具有明顯技術偏好、時間偏好和空間偏好的產業,具備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生產效率高、時效性強等特點。這些產業技術偏好性強,其產業鏈、供應鏈的本地化聚集,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融入全球價值鏈、創新鏈和服務鏈,倒逼地區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升級。

  曹允春強調,要以機場群推動臨空經濟和區域產業升級,推動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

  不過,也要意識到,產業配套和臨空經濟的建設并非一日之功。

  馬劍指出,成渝目前的產業發展水平看,距離提供匹配機場運力的高附加值和高時效性的產業仍有一段距離。“而樞紐的建設,一定要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眼下,匹配的產業發展階段是急需的”。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