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2021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中,亮點頻出。比如,公報特別披露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四大機場群的指標情況。紅星新聞注意到,關于這一細分項的統計是從2021年4月發布的《2020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開始出現的。

  這一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要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地區作為“極”打造,其中,“世界級機場群”是推動我國綜合立體交通協同發展和國內國際交通銜接轉換的關鍵平臺之一。

  前三個群的基礎不言而喻,最受關注和考驗的其實是第四“極”——成渝機場群。此次公報數據顯示,成渝機場群的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較上年增長7.2%、9.3%,在四大機場群中表現不俗。而就在本月,國家民航局專門就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出臺指導意見,凸顯其戰略地位。(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時勢已成,關鍵是,成渝如何成群“起飛”?

  01

  雙核引領:成渝

  首先從數據來看發展。

  最新公報數據顯示,疫情第二年,成渝機場群的兩項指標在2020年基礎上均有所好轉——旅客吞吐量:2021年共計運輸8985.9萬人次,僅次于長三角機場群,較上年增長7.2%;貨郵吞吐量:2021年表現較好,完成量為115.2萬噸,較上年增長9.3%。

▲成渝機場群2020-2021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數據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成渝機場群2020-2021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數據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

  和其他城市群相似,成渝核心的城市也相當明顯。紅星新聞梳理發現,目前在成渝機場群旅客、貨郵吞吐總量中,成都、重慶三座機場的占比極高,達到了89.3%、97.7%。

  從具體機場客運情況來看,成都雙流、重慶江北的旅客吞吐量強勢排在了全國第二、第四,與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廣州白云、深圳寶安共列前四,流量不容小覷。

  此外,去年6月27日,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成都成為繼上海和北京之后,中國大陸第三座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通航半年的天府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35.5萬人次,排在全國第47位,加上雙流機場的4011.8萬人次,成都兩大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447.3萬人次。

  而從貨郵量來看,成都雙流、重慶江北也均入圍了全國前十,三個機場共計完成370萬噸,占據成渝機場群總量的97%以上。

▲2021年成都雙流、成都天府、重慶江北的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數。數據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  ▲2021年成都雙流、成都天府、重慶江北的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數。數據來源:中國民用航空局

  根據民航局的定位,成渝世界級機場群要以成都雙流、重慶江北等樞紐機場為核心,并明確了“雙核引領”,即加快成都、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建設。

  這背后,是兩個城市在航線開拓、國際化發展等方面作出的努力。

  國家民航局綜合司在文件解讀中指出,“十三五”期間,成都、重慶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明顯加快,成渝機場群已成為我國內陸國際航線最多、國際業務量最大、國際化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

  但解讀中也提及一個“隱憂”:成都、重慶機場存在國際遠程航線頻次底、航點重合度高等突出問題。比如,2019年,成都和重慶在歐美航線上重合8個航點,重合度42%,78%的歐美航線周均不足3班。

  根據《民航局關于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下一步,成渝兩地的任務之一,就是推進成渝兩地在國際航線、中轉聯程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提高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國際航權開放和資源配置水平。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成渝仍將是建成世界機場群的“雙核”——日前發布的《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物流體系實施方案》,提到要兩地機場集團交叉持股的可能性。在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后強看來,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已經有良好基礎,“我們應當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