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隨后,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住建部發布了《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
圍繞公園城市建設,成都進行了哪些探索?公園城市又將為成都帶來什么?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鳳朝接受了《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
《瞭望》: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是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推動下,黨中央、國務院為成都市量身擘畫的發展藍圖,三部委已經聯合印發并公開發布了《總體方案》,請您談一談認識和體會。
王鳳朝: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今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3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開發布了《總體方案》。這些都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成都的深切關懷、寄托著黨中央國務院對成都發展的殷切期望、離不開國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傾力支持,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從政治責任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明確了成都服務“國之大者”的戰略統領。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規律作出的戰略部署,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指明了發展路徑。進入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在蓉交匯疊加,特別是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舉措,是省委發展壯大全省“主干”、推進成都都市圈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成都探索新發展理念的城市表達和生態文明思想的城市實踐,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城市要素集聚力、產業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和宜居宜業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成都主干極核的發展能級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深化成都和重慶“雙核引領”、成都都市圈和重慶都市圈“雙圈互動”,加快形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從城市使命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開啟了成都深化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道路的全新探索。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快實現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當前,成都正處于城市能級躍升期、發展方式轉型期、動力轉換攻堅期、改革創新關鍵期、現代治理提升期,這既是成都在新階段發展特征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國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建設共性特點的現實映射。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不僅關乎成都轉型發展,更重要的使命是站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全局,全面落實“一尊重五統籌”城市工作總要求,系統回答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和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的“兩新”時代課題,在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人民宜居宜業、治理現代化等方面創新示范,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促進共同富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化城市發展新路子。
從發展內涵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標定了新時代成都高質量發展的鮮明路標。黨中央明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這是成都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為成都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的理論指導、標定了鮮明的城市品格。今年四川省“兩會”期間,省委書記彭清華要求,成都要堅持把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作為統攬,以新發展理念為“魂”、以公園城市為“形”,加快建設創新、開放、綠色、宜居、共享、智慧、善治、安全城市。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把新發展理念的實踐偉力和公園城市的未來形態相融貫通,蘊含著現代城市的創新高效、和諧城市的協調共興、生態城市的綠色低碳、國際城市的開放包容、人民城市的普惠共享等豐富內涵,體現了“三新一高”的城市發展觀、“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價值觀、“生態興則文明興”的城市文明觀,必將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協同共進。
從價值取向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承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近年來,隨著經濟和人口規模快速擴張,成都面臨著城市治理體系與應對新型風險挑戰不相匹配、功能結構布局與資源配置需求不相匹配、公共服務供給與人口規模增長不相匹配等瓶頸,如何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好統籌城市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更好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是當前我們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人民之問。《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三個示范區”建設目標、“四個著力”重點任務,深刻指明了示范區建設的邏輯起點和價值取向,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守“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初心,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園,在提質“幸福城”中更好滿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
《瞭望》:圍繞公園城市建設,成都在哪些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成效如何?
王鳳朝:四年來,成都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自覺肩負公園城市建設的政治責任和時代使命,持續推進公園城市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不斷推動超大城市規劃理念、發展方式、營城路徑全方位變革。
深化公園城市理論研究。組建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編制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和公園城市社區、綠地系統、濱水空間等規劃和技術導則,推動公園城市建設地方立法前期研究,初步建立公園城市建設細則、標準體系。
完善公園城市空間布局。著眼破解“大城市病”,創新城市規劃理念,堅定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城市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加快建設成都東部新區,將城市發展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優化為“一山連兩翼”,促進公園城市形態與城市空間融合。
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環城生態公園、錦江公園和天府綠道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實施增綠項目8263個、建成天府綠道5034公里;推動生態價值轉化,創新以城市品質提升平衡建設投入、以消費場景營造平衡管護費用的“雙平衡”機制,開展生態環境導向(EOD)開發模式試點,打造國家級生態價值轉化示范區10個、生態價值轉化場景380個;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生態環保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促進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增強城市內生增長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加快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不斷增強創新策源能力;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電子信息產業突破萬億、千億級產業集群增至8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2018年增長2.5倍、總數達7800家;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著力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推動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積極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宜居宜業環境持續優化。
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公共服務組織和供給方式,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進老舊城區有機更新,開展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改革攻堅,新建基本公共服務設施3691處,新增學位52.5萬個,三甲醫院數量增至54家,連續13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城市發展更有溫度、市民生活更有質感。
提升城市現代治理水平。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創新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機制,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加快“智慧蓉城”建設,以“繡花”功夫推動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公共管理提質增效,四度蟬聯“長安杯”,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城市治理體系加快構建。
《瞭望》:未來,成都將如何持續推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王鳳朝: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各項任務,聚焦“兩新”使命、“三個示范區”定位和“四個著力”任務舉措,強化統籌協調、突出工作重點,加力加勁、抓深抓實,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結合,加快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
一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公園城市理論創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學細悟黨中央關于新發展理念、“一尊重五統籌”等大政方針,深化對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理念、內涵、路徑、價值等重大問題的持續研究,堅持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各領域全過程,切實把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實績實效,作為檢驗擁護“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重要標尺。
二是優化公園城市功能布局,提升綜合承載能力。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以城市功能為導向優化空間、配置資源,推動中心城區瘦身健體、做優做強高端要素運籌、國際交流交往、現代服務發展、文化傳承創新、時尚消費引領等核心功能,城市新區做優做強創新策源轉化、國際門戶樞紐、新興產業集聚等核心功能,郊區新城做優做強生態價值轉化、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等核心功能,深入推進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構建基本功能就近滿足、核心功能互相支撐、特色功能優勢彰顯的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發展格局,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三是厚植綠色生態本底,著力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快建設龍門山、龍泉山城市生態綠地系統和岷江、沱江城市生態藍網系統,構建完善全域公園體系;深入開展治污理水護岸筑景行動,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充分挖掘釋放生態產品價值,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機生長,擦亮“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名片,呈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美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四是建設幸福城提升幸福感,著力創造公園城市美好生活。推動公共資源科學配置和公共服務普惠共享,開展高品質生活城市建設行動,大力建設品質化現代社區,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推進職住平衡,加快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增強養老托育能力,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強化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促進公園場景與人民生活相適、生態空間與生產生活空間相宜,提高“煙火里的幸福成都”生活品質,為人民群眾打造更為便捷、更有品質、更加幸福的生活家園。
五是推動城市轉型發展,著力激發公園城市發展活力。全面落實“三新一高”要求,錨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統籌推進空間、產業、交通、能源“四大結構”優化調整;共建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高水平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推動在突出優勢領域組建國家實驗室及國家實驗室基地,實施創新人才“四大工程”,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形成服務戰略大后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深入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重大產業項目攻堅大會戰、數字經濟賦能行動,建設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加快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推動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設立西部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發展綠色金融、科創金融、普惠金融,增強對實體經濟和“一帶一路”金融服務功能;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國際國內開放通道,促進“兩場一體”協同運營,建設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和綜合保稅區,提高中歐班列集結能力和運營質效;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塑造“成都消費”“成都休閑”“成都服務”“成都創造”品牌;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加快建設天府中央法務區;推動壯大優勢產業、鼓勵創新創業、促進充分就業相統一,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
六是探索大城善治路徑,著力增強公園城市治理效能。踐行“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理念,以精準精細、智慧智能、共建共享、安全韌性為方向,增強抵御沖擊和安全韌性能力,加快建設智慧蓉城,構建實時感知、全域覆蓋的城市運行生命體征體系,構筑智慧化治理新圖景;增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扎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提升市政管網安全性,建設國家區域西南應急救援中心,創新超大城市應急物資保障機制;深化“黨建引領、雙線融合”治理機制,健全社會組織和市民群眾參與城市治理的形式、渠道和政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投資收益匹配的投建管運機制,全域推行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TOD)模式,推動城市建設由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