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數以萬計的飛機在空中飛行,航線重合,航班密集,如何確保飛機飛行安全?未來,中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也可能將融入高空運行。那么,與之相適配的下一代空管會是什么模樣?
這些民航領域的新模式、新技術將在成都進行模擬驗證——在成都東部新區,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一期工程正在加速推進。一期工程占地面積1700余畝,累計投資超百億元。目前,部分科研大樓主體結構完工,整個項目預計2024年基本建成,2025年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
據了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民航科技項目,主要建設民航交通流技術、通用航空工程、航空物流技術、民航大數據及信息服務等16個民航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和1個民航科技創新示范驗證中心,瞄準民航細分領域進行技術攻堅。
里面究竟“藏”著哪些新技術?3月30日,紅星新聞記者采訪了該項目的實施主體——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簡稱“民航二所”),一探究竟。
填補國內空白!
這里將搭建直升機外載荷作業平臺
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內,16個民航科技創新研究中心,每一個都有“獨門武功”。
比如,在通用航空工程方面,將“依托創新研究中心,搭建直升機外載荷作業平臺”。
這個平臺可不一般。據民航二所業務部門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國內通航領域尚無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直升機外載荷作業平臺,而海外也只有德國擁有。因此,該項目建成投用后,將填補國內空白。
什么是直升機外載荷作業平臺?這是一種模擬場景,可以為醫療、應急、電力、能源行業等提供人員培訓服務。
“它的特殊之處在于,搭建一種逼近真實的模擬飛行作業環境。具體來說,是搭建一個特殊框架結構的建筑,這個建筑內會安裝強有力的吊車吊裝直升機,裝配有電動和氣動元件、旋翼下洗氣流風扇、滾轉俯仰運動平臺及絞車系統,地面及周邊墻壁會營建不同形狀的屋頂、大風大浪水體、風機、懸崖峭壁等1:1仿真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模擬直升機外載荷作業及救援演練。”技術人員介紹。
他舉例說,在水池類場景中,會進行人工造浪,產生最高可達1米的浪花,并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模擬直升機海上救援場景。“隨著通航產業發展,與直升機救援相關的業務培訓市場正在催生。布局這個項目,除了技術攻堅外,我們也會考慮市場化應用。”
此外,通用航空工程創新中心還有一項全新的技術測試場景——氣候風洞,主要為輕小型航空器做氣候風洞試驗。
“可滿足翼展超10米的飛機在此進行風洞試驗,能夠模擬各種氣候環境。”技術人員透露,同其他地區的氣候風洞相區別的是,未來這個氣候風洞會營造出低氣壓環境,為飛行器提供高原模擬測試。
氣候風洞不僅為輕小型航空器提供風洞試驗,未來的“客戶”還會涵蓋無人機。“現在,國內誕生一批大尺寸無人機研發制造商,而無人機的飛行也需要進行風洞測試,尤其在一些極端惡劣的環境下。”據技術人員預計,研發中心投用后,未來針對無人機的風洞測試業務會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