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打造獨創指標,手機信令數據也是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都市圈評價不僅加入了國際競爭力、綠色低碳、科技貢獻、財政安全等指標,來更好詮釋“區域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理念”,同時還量身打造了獨創指標。
“《報告》有針對性的設計了獨創指標,其中橫向對外指標體系包含獨創指標30個,縱向對內指標體系包含獨創指標26個。”四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如關注中心城市對都市圈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評價都市圈中心城市對非中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此次成都都市圈評價基于手機信令數據,設計指標“中心城市人口流動比”。
再比如,目前成都與德眉資3市已有產業合作基礎,形成“頭部+配套”產業合作模式,成都都市圈評價關注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等支柱型產業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協作發展,設計指標“頭部產業支撐度”。
更有一些多元數據來支撐成都都市圈的綜合評價。該負責人介紹,都市圈“體檢”的數據采集手段多樣,融合了傳統統計數據、部門專項數據、手機信令數據、消費大數據、POI興趣點數據等多源數據,提升了評估結果綜合性。
比如夜經濟悄然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基于大眾點評夜間門店消費數據,成都都市圈評價設計“夜間門店消費指數”,刻畫都市圈夜間經濟活力和消費促進能力。
再比如,為了響應建設高品質宜居幸福都市圈的目標,成都都市圈評價獲取了互聯網地圖數據中的生活服務設施POI點位和社區點位為基礎,測算“居民15分鐘生活圈服務設施密度”,以評價都市圈基本生活服務設施的豐富度和可達性,反映社區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快速成長的發展型都市圈,共享水平、生活同城評分較好
成都都市圈評價結果如何?《報告》給出結論——綜合發展評價得分76.2。《報告》顯示,成都都市圈是快速成長的發展型都市圈,與上海大都市圈等成熟型都市圈的橫向對比中,得分差距不大,但發展水平和能級上還有較大提升潛力。
分項評價顯示,成都都市圈的共享水平、生活同城評分較好,科技創新、開放引擎等發展“軟實力”有待提升。
具體而言,共享水平評分較高來自都市圈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均衡,社區生活舒適便利。成都都市圈2019年萬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約35人,在7個都市圈中排名第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7人。居住區15分鐘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密度達到963.4個/平方公里,排名第一,小區便民服務設施具有極高的豐富性和可達性,其中基于社區尺度評價的商業設施密度超越上海,僅次于廣州、深圳。
生活同城全國領先,因為公共服務跨城便捷共享,幸福生活保障有力。成都分別與德眉資3市實現了基礎教育合作辦學以及跨市醫聯體建設,優質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逐步實現跨區域供給。醫保異地就醫和結算實現都市圈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職工醫保參保關系異地轉移“一站式”通辦,都市圈內人民群眾的整體獲得感持續增強。
強中心引領階段,四市各有“長板效應”
《報告》認為,成都都市圈目前處于強中心引領的發展階段。成都都市圈是典型的極核發展型都市圈,中心城市成都人口吸引力、經濟輻射力突出,目前處于“單核”集聚發展階段。
在強中心引領發展下,近十年來德眉資對成都的產業支撐度也不斷增強,其中成德協同度最高,資金聯系最為緊密,總部位于成都的企業在德陽開建分公司的數量最多。
從二級指標得分雷達圖來看,成都充分發揮主干作用,各項指標得分遙遙領先。
不過,德陽、眉山和資陽也各有亮點。德陽在共享水平、鄉村振興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在共享水平方面,德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比重指標得分第一,千人擁有醫療床位數量指標、萬名學生專任教師數量得分僅次于成都。
眉山在創新協同、文化共建方面表現突出。在文化共建方面,眉山跨市聯合打造旅游線路、聯合舉辦文體活動等指標得分大幅領先。
資陽在綠色轉型方面表現亮眼,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指標得分均排名第一。
“4市在發揮‘長板效應’的同時主動‘融入大家’,積極推進協同聯動發展。”四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快速成長的發展型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總體發展質量較為均衡且特色鮮明,生活同城全國領先、惠民服務深度拓展、成都輻射作用不斷增強、德眉資特色日益凸顯。“4市時不我待、奮發有為的同城工作躍然紙上,協作共享、生活美好的同城畫卷加速繪就,將攜手為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參與全球競爭合作發揮新的更大作用。”
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