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變革,社會的進步,總會在個體上有所投射。五年天府巨變,五年砥礪奮進。9100萬巴蜀兒女,是這巨變的見證者、受益者,更是這奮進的參與者、推動者。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即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蹲點日記”系列報道,派出多路記者走進基層、走進現場、走進巴蜀兒女的日常生活,深入鄉鎮街道、工業園區、田間地頭,蹲點探訪鄉村風貌、產業新貌、居民新貌,為您記錄和講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敬請垂注。

  記者 吳亞飛

  蹲點點位:成都市錦江區沙河街道

  蹲點時間:4月13日 星期三 晴

  “走,帶你走一走我每天的‘必經之路’。”4月13日一大早,成都市錦江區沙河街道辦主任鄧姍姍興致勃勃地對記者說。

  鄧姍姍口中的“必經之路”是從沙河街道辦事處出發,經靜沙北路到成都大運會射擊場館。這條呈“L”形的路,鄧姍姍已往返數百次。當天,沿著靜沙北路,鄧姍姍有兩個重點任務,一是督導街區院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助企發展,提前謀劃臨街店鋪有條件開展外擺經營。

  靜沙北路所在的馬家溝片區,因成都舉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迎來提檔升級的契機。印象中的馬家溝片區,老舊、擁堵,但在鄧姍姍口中卻截然不同,“到這里走一走、看一看,就能感受到沙河街道乃至錦江區的發展脈動。”

  迎著晨光,記者踏上靜沙北路,從清晨到夜晚,感受老城更新的蛻變。

  靜沙北路沿線,改造后的馬家溝片區風貌

  乘大運東風:

  一條改頭換面的路

  靜沙北路上還保留著一個特別的門牌號——馬家溝1號,這是鄧姍姍當天走訪的第一站。

  這是一處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居民院落。站在大門前,記者卻很難看出老舊的影子:黃灰色相間的外立墻面、草木齊整、入口設計清新雅致。在門口志愿執勤的居民熱情招呼,“歡迎來到五福苑!”

  “五福苑”是這里的新名字,來源于小區改造中提煉的“福”文化。78歲的老居民蘇綢華說:“過去,小區樓齡高、設施差,投訴意見不斷,大量原住居民搬走,留下的居民都等著拆遷。”

  “五福苑”門口

  邊走邊看,蘇綢華自豪地說:“以前這里是一個破舊的停車棚,如今變成知福堂、味福堂、品福堂、樂福堂和聚福堂5個共享空間,分別對應黨員活動室、老年助餐室、兒童活動室、老年舞蹈室和茶園。”

  小區內,幾戶人家正在裝修,一打聽,原來是準備回遷的老居民。蘇綢華說:“家園美、人心齊,大家從等拆遷到迎接原住居民回歸,我們還特地在入口處擺放了一棵迎客松。”

  五福苑從城市“死角”變為城市風景線,讓整條靜沙北路風貌齊整、品質提升,榮獲“成都市最佳老舊小區改造獎”。

  走出五福苑,沿著靜沙北路一路向南,只見“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沿途而建,大運會標語穿插其間,運動元素小品星羅棋布。幾棟臨街商品樓的陽臺上花團錦簇,與街道景觀交相輝映。

  成都大運會射擊場館

  “交通方便了、外環境美了,轄區居民也樂意主動參與、共建共享。”鄧姍姍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沙河街道體育展示和觀眾服務小組副組長,職責是引導廣大市民見證城市變化、分享賽事紅利。她介紹,街道發起“愛成都迎大運·裝點最美陽臺”行動,成都大運會期間,沿線將有5000余戶“最美陽臺”亮相。

  從“斷頭路”到“大運路”“景觀路”,靜沙北路成為折射老城更新的一個窗口。近年來,錦江區推動空間格局重塑,一手推動東大街國際消費活力軸建設,一手推動錦秀綠道都市文旅活力軸建設,系統推進全區20個更新單元連片更新。

  “長”出新經濟:

  一個從零起步的“園主”企業

  日暮時分,靜沙北路的人氣變旺。

  記者一行在此偶遇鄧姍姍的老朋友——成都瑞智國創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楊昊東。“下班后,我常沿著這里的綠化帶慢跑。”楊昊東說。

  楊昊東是一名“蓉漂”,2020年從深圳到成都發展,將公司落戶到沙河街道匯泉路社區。

  辦賽營城、老城更新,沙河街道不僅煥發新面貌,也“長”出新經濟。

  在匯泉路社區,街道打造6000余平方米的“全能”社區綜合體,居民議事、文化展示、企業孵化、文博展示等一應俱全,不僅便利市民,還引來人才聚集。

  “當初來成都創業,沒進園區、功能區卻進了社區,現在看來是明智選擇。”楊昊東說,街道的企業樓宇服務小組“專員服務”,對上協調部門支持,對外整合資源項目,幫扶企業成長壯大。

  靜沙北路沿線,改造后的馬家溝片區風貌

  楊昊東介紹,兩年來,公司從零起步,并聯手社區打造成都社區金融科技產業孵化園,招引20余家企業落戶,聚集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人才53人。

  楊昊東“夜跑路線”的終點,是靜沙北路北端的廊里藝術生活街區。華燈初上,街區的商家店鋪透出暖光,往來客人“掃碼”進出、秩序井然。

  鄧姍姍與街道辦綜合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張曉霞在此匯合,前往街區“踩點”。鄧姍姍說,根據成都近日發布的“助企健康發展30條”,在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允許臨街店鋪有條件開展外擺經營和各類促銷活動。

  搜集意見、商定范圍、宣講政策……從街頭到街尾,鄧姍姍腳步不停,“餐飲零售等接觸型服務業易受疫情沖擊,作為基層部門,更應靠前服務。”

  “20000步。”晚上8點,鄧姍姍的手機里跳出提示。

  (成都市沙河街道辦事處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