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時代飛速發展,5年時間,足夠讓一個人、一群人,乃至一座城,都發生意想不到的改變。
比如,過去5年的成都,駛入了“雙城”時代、邁入了“雙碳”時代,躍入了常住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行列,攀上了GDP總量接近2萬億元的高峰……
城市的發展,讓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擁有了不凡的光彩。而城市的發展,也正是由每一個努力發光的人所塑造。
5年里,為了廣納賢才,也為了給人筑夢,成都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從人才落戶政策,到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從人才公寓到“蓉城人才綠卡”;從推出“蓉漂青年人才驛站”,到招募城市“超級實習生”……
目前,成都的人才總量已攀升至587.6萬。人才政策的組合拳,也成為了各類人才在成都發光圓夢的“神助攻”。
那么,那些第一個、第一批享受政策的“先行者”,如今怎樣了呢?他們是否也與你我一樣,在這座城市的各個崗位上努力打拼、閃爍?又是否無悔于扎根成都的選擇,實現了5年前的小目標呢?
是的!
在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在成都市第5個“蓉漂人才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聯合成都市委人才辦,找到了成都市各項人才政策實施之初,第一位享受政策的人才。
他們就如同一塊塊拼圖,與每一個在成都的奮斗者一起,拼起了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即日起,我們正式推出《與成都,向未來》專題報道,講述9位政策“第一人”與成都一起成長的故事。
徐夢的起床鬧鐘是清晨7點半。伴隨著清晨的陽光出門,她會在8點過前往地鐵1號線,坐到孵化園換乘,踏上前往東部新區的18號線。隨著列車一路加速飛馳,半小時后,她便抵達了如今的工作單位——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
這看似是成都普通上班族的日常,但對于出生、成長、讀書都不在成都的徐夢而言,卻是她未曾想到過的“未來”。
是一段特殊的實習經歷,改變了她的“未來”。
25歲的徐夢來自宜賓,畢業于倫敦國王學院,如今是成都東部新區黨群工作部的一名選調生。她還有另一個身份,成都首批城市“超級實習生”計劃的實習生之一——
2019年,徐夢參與成都“超級實習生”計劃,成為了第一批城市招募的“超級實習生”中的一員。3周的實習,讓她與成都就此結緣。
對于1997年出生的徐夢,“個人與城市共榮”曾經只是抽象的概念。但當她成為了成都東部新區成立后的最早一批工作者后,兩年的經歷將抽象的概念具象為一幀幀實實在在的畫面。
她說,成都,就是她的未來。
以城市之名招募實習生
她成了最早“吃螃蟹的人”
直到今天,提起三年前的實習經歷,徐夢還是會露出甜甜的笑。
那是一次“很了不起”的嘗試。
2019年的暑期,成都市委組織部、共青團成都市委聯合舉辦推出了國內首個城市“超級實習生”計劃,從全球招募在校大學生來蓉實習。
彼時,在倫敦國王學院即將畢業的徐夢眼前一亮,投了簡歷。
徐夢不是實習“小白”。本科就讀于重慶大學的她,專業是金融。她曾經在金融類企業實習過,也打算讀研歸來后,找沿海城市的金融企業實習,進而就業。
“但以前都是企業、機構招聘實習生,還從來沒有聽過一座城市直接招募選拔實習生的。”徐夢說,成都這種特別的實習招募,讓自己覺得一定會有一番很特別的經歷。至于會體驗到什么,當時的自己想象不出,“但未知,才更精彩”。
很多大學生都有著跟徐夢一樣的想法。那一次,成都“超級實習生”的招募收到了來自海內外的20000多份簡歷,8000多人參加了選拔。幾輪篩選后,66人成為首批“超級實習生”。徐夢便是其中之一。
這一批實習生,被安排到了城市各個區縣的重點企業、產業功能區、基層一線。她還記得,與自己同批的實習生,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等知名高校。有的同學進入了龍泉驛區汽車產業功能區,有的在青羊區少城國際文創硅谷,有人去了郫都區德陽街道,還有的去了西南航空港、洛帶古鎮、極米科技……“大家的崗位,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貼近這座城市的脈動!”
而徐夢被分在了武侯區愛樂坊運營管理公司,參與當時正在打造的成都音樂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