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務共享:

  醫保關系一站式辦結 少“跑腿”還更快捷

  “我們單位員工流動性很大,當成都工作參保的同事需要把醫保關系轉到德陽時,我就要去成都給大家開參保憑證,‘兩地跑’是常態。”中鐵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負責醫保工作的劉娜回憶,過去她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專程往返成都德陽,“事情很多,可能2到3天才能處理完,不可能隨時都去成都辦這件事,所以有時候把大伙兒的需求累積到一定數量后,才會去辦理。但是現在就太方便了,網上就可以開憑證,能及時處理工作需求。”劉娜認為,成德職工醫保關系轉移接續轉入地一站式辦結,簡化了手續、提升了辦事效率,為她節省了不少“跑腿”時間。

  醫保關系跨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和繳費年限互認,是群眾反映最強烈、難度最大的問題。2021年10月,成德眉資4市醫保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成德眉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暫行)〉的通知》。《辦法》于2022年1月1日實施,成德眉資4市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在成都都市圈區域內辦理參保關系轉移接續時,可依規累計計算繳費年限,享受相應職工醫保待遇。《辦法》推動了成都都市圈成為繼長三角后,全國第二個實現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關系跨統籌區轉移接續繳費年限累計互認的地區。

  異地就醫亦是衡量醫療保障同城化發展的關鍵突破口。截至2021年,成德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定點醫藥機構超1.69萬家,其中德陽市開通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定點醫藥機構2138家,實現全覆蓋。通過優先開通重點區域、降低準入門檻、規范信息系統、優化申辦手續等措施,取消成都、資陽與德陽市毗鄰地區的56家定點醫院異地就醫備案,德陽市參保人員在定點醫院就醫,視同在德陽市本地定點醫院就醫,起付線和個人報銷比例與德陽市同等級定點醫院一致。據介紹,今年德陽市將繼續提升異地就醫服務能力,協調4市共同開展跨省測試,推動血液透析、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納入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 德陽市城市風貌▲ 德陽市城市風貌
▲ 德陽什邡▲ 德陽什邡

  生產力一體化布局:

  成資兩地120戶企業協作 年配套產值25億元

  除了交通建設和民生領域的同城化,成德眉資的經濟協調發展同樣值得關注。

  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和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作為成都都市圈高能級載體引領著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一區兩片”為核心的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持續發力,資陽堅持與成都片區及眉山片區優勢互補、錯位分工、一體發展,聚焦智能制造、軌道交通、汽車、醫藥健康、食品飲料、商貿物流、文旅教體等產業,共同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資陽協同區、天府國際機場配套服務保障基地,協同打造成都東部交通樞紐、向西向南開放門戶及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我們在工作中扮演著‘助攻手’的角色,收集企業在同城化發展、產業帶建設中的各類訴求,組織部門認真研究,根據政策提出解決方案,推動企業融入都市圈產業鏈發展,促進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加速建設。”資陽市同城化發展工作局產業經濟科陳麗介紹,切實梳理并協調解決企業在成資產業同城化發展進程中困難與問題,推動兩市產業協作共興是她的主要工作。“比如,為推動資陽軌道交通裝備企業進入成都軌道交通產業零部件配套鏈,我們認真梳理資陽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現狀,積極組織我市行業主管部門與省級部門以及成都市相關部門對接,幫助企業積極融入成都都市圈建圈強鏈,加快區域生產力一體化布局,助力產業成鏈成群、協同發展。”

▲ 位于資陽的中國牙谷科創園▲ 位于資陽的中國牙谷科創園

  據介紹,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重大項目已實現新突破,2022年編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資陽項目共計62個,目前已完成投資近50億元。超迪電器、華通檸檬等20余戶企業(協會)加入成都產業生態圈聯盟,資陽羽佳模塑、成都鳴偉機電等兩市120戶企業相互配套協作,2021年配套產值達25億元,產業協作實現新拓展。

  近日,四川省同城化辦公室聯合國家級智庫,共同編制完成《成都都巿圈發展報告(2021) 》。該《報告》認為,成都都市圈作為典型的極核發展型都市圈,中心城市成都人口吸引力、經濟輻射力突出,目前處于“單核”集聚發展階段。而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成都都市圈正充分發揮成都帶動作用和德陽、眉山、資陽比較優勢,加快生產力一體化布局,促進基礎設施同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政務事項通辦、開放門戶共建,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建設經濟發達、生態優良、生活幸福的現代化都市圈。

  關鍵詞: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

  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指出,要大力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要做強“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要發展“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競相發展,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要大力促進“五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三州”與內地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市(州)之間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