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萬元——這是今年一季度,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已累計向東盟、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出口的汽車貨值。

  4月26日開幕的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成都剛剛劃定了5年“小目標”:國際門戶樞紐實現新躍升。其中提到,外貿進出口總額要突破1.2萬億元,在世界城市網絡體系中的節點地位和樞紐功能全面提升。這引發了參會黨代表們的熱烈討論。

  期待更多“成都造”產品更好服務全球

  過去,成都大運汽車以國內市場為主。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加上中歐班列的開行,成都的區位由內陸轉變為開放前沿,創造了國際化樞紐的應用場景,也帶動成都大運汽車的開放之路。

  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謝平特別強調了通道帶給企業發展的機遇,“從東南亞到中東,再到歐洲,成都的出海通道特別適合車輛等大型商品的運輸”。

  比如中歐班列,為成都大運汽車鏈達了俄羅斯等重要客戶目的地;海鐵聯運,則可以在5~7天將貨物運至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 謝平▲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常務副總經理 謝平

  “過去的貨物運輸主要基于海運,一個港口一天就可以實現5~6個發往東南亞的班次。”謝平提到,由于疫情原因,海運班次大幅減少,出港班次一周僅5~6班,此時反而凸顯了鐵路運輸的穩定性。

  紅星新聞注意到,自去年起,中歐班列已逐漸成為車輛出口的重要運輸方式,成都成為一個重要口岸。謝平注意到,依靠運輸優勢,越來越多零部件供應商、甚至車企正在成都尋找落戶機遇。

  黨代會報告中提到,要構建“7+5”國際鐵路通道、鐵海聯運通道,鞏固拓展“西進歐洲、北上俄蒙、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網絡,增強西部陸海新通道主樞紐功能。

  可以想見,成都通道優勢還將進一步擴大。按照目標,成都將優化物流節點功能布局,推進陸港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強化多式聯運銜接,建設國家現代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國際物流體系。

  謝平也對此充滿希望,他表示,隨著海外市場認可度提高,公司出口的產品線也越來越豐富,“從過去的商用車整車出口,到現在的SUV、皮卡及零部件散件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南美、俄羅斯等市場,“成都造”新能源汽車也備受關注。謝平期待,隨著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提升,更多“成都造”產品將會更好服務全球。

  跨境電商迎來更大機遇

  黨代會報告還提到,成都要持續提升外資外貿能級,促進貨物貿易強鏈、服務貿易擴能、新興貿易創新,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打造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成都要深化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重點發展金融、信息、咨詢、維修等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做大離岸貿易、轉口貿易,形成外貿新增長點。

  “跨境電商已成為目前我國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對于推動我國貿易高質量發展、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著重要作用。”成都信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黨支部組織委員、互聯網運營部部長宋以佳表示,成都綜試區將通過不斷建設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精準激活城市產業要素,助力構建日趨完善的跨境電商生態圈,推動全球跨境電商服務資源集聚成都。

  ▲成都信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黨支部組織委員、互聯網運營部部長 宋以佳

  自海關總署2020年第92號公告公布后,作為成都跨境貿易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運營負責人,宋以佳迅速帶隊成立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專項工作組,并前往寧波口岸調研學習、開展業務培訓與企業溝通對接會等多項關鍵工作。

  她透露,依托當時入駐平臺數百家重點出口企業資源,快速確定5家以上試點企業,并同步協同公司研發技術團隊建立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企業專項對接群,一對一解決企業出口海外倉信息備案、報關單和清單上傳、完成數據申報等問題,有力保障9月1日在全國第二批B2B跨境出口試點海關范圍內成都率先落地開展跨境出口試點業務。

  去年9月,宋以佳還代表成都綜試區對跨境電商產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成都模式”在西部首屆跨境電商進口博覽會上作主題推介,全力推進全省跨境電商產業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促進全省跨境電商產業協同發展。

  下一個五年,成都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2萬億元的目標并不輕松。會上提到,要用好用活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能級,打造開放層次更高、制度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經濟活力更加充沛的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宋以佳表示,作為成都綜試區最早一批參與者、見證者和建設者,以及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她將繼續為成都乃至全省的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攝影記者 呂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