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未來5年要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報告提出,為提高創新策源能力,成都要“著眼形成服務戰略大后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高水平建設運行天府實驗室,打造大科學裝置等創新基礎設施集群。”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成都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市外專局局長丁小斌帶來了一系列的新進展和好消息。他透露,天府實驗室將在今年迎來兩個“新成員”。

  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計三季度開工

  丁小斌介紹,成都正全面推進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四區”建設,加快建設學科內涵關聯、空間分布集聚的原始創新集群。今年將強化西部(成都)科學城頂層設計,配合科技部制定國家層面的《西部科學城建設方案》,出臺“三件套”,分別是西部(成都)科學城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和專項支持政策。

  依托成都科學城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今年成都將啟動建設電磁驅動聚變裝置、跨尺度矢量光場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目前已經選址,預計今年三季度開工。據悉,這兩個項目都是獲批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川版“國之重器”,奔涌著科技創新的強大動能。

  此外,去年5月揭牌、12月開工建設的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也有了最新的進展。丁小斌透露,在天府新區興隆湖畔,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將于今年6月完成主體封底,力爭12月建成投用一期項目。項目將匯集各方資源力量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鐵路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發展。一方面,這將有助于突破川藏鐵路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為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另一方面,屆時,這將形成一個國字號平臺引領、高校院所協作、大中小企業參與、產業上下游配套的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既是一個創新動力源,也是一個引領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年內掛牌

  “組團出道”的天府實驗室也將在今年迎來兩個新成員。丁小斌介紹,自2021年天府實驗室正式揭牌以來,從項目到人才的各項工作都在加快推進——天府興隆湖實驗室一期工程南地塊載體項目已竣工、北地塊載體項目開工建設,已對外開展57個崗位招聘工作;天府永興實驗室已組建首批科研團隊;天府絳溪實驗室組建方案通過專家咨詢論證,首批10萬平方米物理載體開工建設;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部分載體項目已開工建設,并于今年2月啟動第一批人才招聘……按照進度,將于年內掛牌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并加快建設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

  聚集全球創新資源,天府實驗室既要建得好也要用得活。“省上正在制定天府實驗室專項支持政策,圍繞財政、土地、稅收、人才、金融等方面,建立省市區共同投入和穩定支持機制。”丁小斌表示,這些創新改革的措施,將給天府實驗室的建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例如,將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由科學家說了算”,鼓勵科研團隊勇闖“無人區”;在激活人員積極性上,將提供靈活的薪酬體系,如協議工資制、崗位工資制;在科研成果的改革和使用上,賦予創新團隊一定的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在考核機制上,建立科研容錯免責機制,因為“創新允許失敗,我們要鼓勵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膽嘗試。”丁小斌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