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三個做優做強’,提升城市整體功能”,這是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對成都未來工作方向的一項重要部署。

  報告中提出,要鞏固完善“一山連兩翼”空間總體布局,持續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形成多中心、網格化、組團式功能結構,促進城市內涵發展、區域差異發展、城鄉融合發展。

  對此,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成都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夏先義表示,作為經濟部門、民生部門、產業部門,接下來全市住建系統將著力建強城市功能,提升人居品質。具體將從“完善道路、軌道體系”“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提升公服設施品質”“促進市民職住平衡”“提高城鄉建設水平”等方面持續發力。

▲2022成都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2022成都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

  提升公服設施品質,精準補短板

  公服設施的品質,直接關系著市民的宜居體驗,也關系著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住建系統接下來如何圍繞“三個做優做強”,進一步提升公服設施的品質?

  夏先義介紹,首先是緊扣中心城區宜居品質,構建15分鐘高品質公服圈。將通過規劃新建、功能轉換、空間挖潛等多種空間使用方式和更新手段,精準補短板,提升公服設施與人口匹配度。對于市民關心的停車難問題,還將增加重大文體、醫療設施周邊停車供給。2022年,計劃在中心城區實施8類保障型公服設施項目不少于280個,特色提升類公服設施項目不少于16個。

  聚焦城市新區,將順應城市新區人口增長趨勢,按照“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的原則,適度預留建設空間,超前規劃建設醫療、文化、體育等重大區域型公共服務設施,夯實城市新區發展基礎。在這一方面,將堅持“整體同步、適度超前”的社區公服設施建設要求,圍繞片區開發,有序推進各類公服設施建設與住宅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保障新市民居住生活需求。

  針對郊區新城,將圍繞郊區新城人口吸引需求,突出“發展定位”,創建特色多元的公服設施體系。例如,將差異化布局建設重大公服設施,提升縣城能級,規劃建設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康養醫美等重大公共服務設施,提升人口聚集硬件支撐,提升疏解中心城區功能承接能力。